“这么多年,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一只灰扑扑的‘丑小鸭’,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只‘白天鹅’。”7月24日,宜章县关溪乡东源村村支书陈斌感慨道。
“白天鹅”长得啥样呢?听听游客怎么说。“这个村子很特别,民宿是用老房子改造的,不是人为制造的那种怀旧感,很自然,也很具有历史风味。”近日,游客文先生对东源村的“共享民宿”赞不绝口。
东源村的“共享民宿”
再来看看两年前村民自己眼中的模样,从村民自编的民谣,那可真是活脱脱的“丑小鸭”:垃圾靠风吹,污水靠天蒸;打工到处蹦,房屋乱搭建。
坐落在南岭山脉褶皱中的东源村,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八分山,一分半田,半分村和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让东源村缺乏发展产业的好底子,全村25个自然村寨,贫困户达162户704人。
“工作队是2018年3月进驻的,当时村集体收入只有账面上的2万元。”湖南中烟驻东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曹兴洪坦言,东源村基础条件之差,让全体队员傻了眼。
而就在扶贫工作队进驻8个月后,也就是2018年11月,东源村完成贫困村出列。2019年,东源村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村集体经济达到87.6万元,居全县第一。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扶贫工作队结合东源村自然环境、现有条件和邻近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门五指峰景区这一有利地理位置,积极整合企业和社会力量,引进了东之仙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郴州商会、中联创投等十余家企业和组织,将品牌龙头企业、村集体、村民构建成利益联结体,源源不断为东源村注入发展活力。
看着家乡一天比一天好,村民范清洪放弃了广东佛山门窗销售的工作,毅然返乡,被举荐成为了东之仙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民宿经理。范清洪介绍,公司依托闲置的土坯房群,集中盘活现有资源,融入当地风土民俗,打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共享民宿”。
东源村的“共享民宿”
随着“共享民宿”的建成,破败的土坯房变成了一栋栋极具乡土风情的民宿,花园、池塘、观景亭一应俱全,木栅栏围起来的花园里,三角梅开得正艳。
和范清洪一样留在家门口就业的,还有村民毛小花。“这栋是我家的老房子,之前闲置在这里没人住。公司免费帮我们改造,还按照每平方米5元的价格给租金,这一栋有50多个平方米,一年能有300多元。”毛小花说,看着老房子被翻修一新,住进了不少游客,她打消了外出务工的想法,应聘成为了一名民宿管家。
村民邓月花在“共享菜地”采摘玉米
在“共享民宿”不远处的“共享菜地”里,近10亩菜地已被人认领,村民邓月花正在采摘玉米,玉米采摘好后,将直接发往认领人家中。认领人通过手机APP认领菜地,远程智能化种植,瓜果蔬菜由村民看护采摘,再经冷链物流送货上门。
“之前种的蔬菜,自己吃不完,也找不到销路,基本上是烂在地里,或者给猪吃。现在不用出门,就可以把蔬菜卖到全国各地。”范清洪说,村民将土地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租赁给“共享菜地”项目,不仅能收租,还能去务工。
“共享民宿”和“共享菜地”的发展,既有效解决了东源村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问题,又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使他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现在,东源村的民谣是这么唱的:水泥台阶白粉墙,家家户户住洋房;屋前屋后一个样,路路小车并排行。
你本“白天鹅”,今终展翅飞
□ 肖勇 陶子瑶
以前,东源村村民自己都不敢相信,曾经的“丑小鸭”如今已是发展旅游经济的“白天鹅”。现在的东源村,“共享民宿”“共享菜地”搞得风生水起,“白天鹅”开始展翅飞翔。
本是“白天鹅”为何不自知?因为长期以来农民种田种地是能手,但在分析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包装旅游项目等方面就力不从心了:规划人才没有、开发资金没有、开拓市场不会。也因此,东源村优良的旅游资源被村民视而不见,在他们看来,摸不着的“旅游经济”还不如地里的红薯来得实在,好歹能填饱肚子。
你本“白天鹅”,今终展翅飞。好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来了,好在扶贫工作队来了。扶贫工作队被这里的贫穷震惊了,更让人震惊的是这里优良的旅游资源被闲置。工作队给东源村带来了资金、人才和技术,当然最重要的是包装好的旅游项目、运用市场的力量开发起了旅游经济。这使东源村有了产业支撑,能够实现自身“造血”了。只要人勤快,这里的旅游资源就是千年不变的“聚宝盆”。
由此,我们认为贫困村在脱贫路上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不能盲目跟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否则就是拿着“金饭碗”也会讨饭吃。只有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特色脱贫路,才能让每一只“白天鹅”都展翅高飞。
东源村的星空夜景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郴州日报社郴州新闻网 地址:苏仙北路郴州日报社大门旁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