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正月十五,红色沙洲迎来了辛丑牛年元宵节。
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我们这里元宵节比除夕更热闹!”在沙洲红色旅游景区中央红军卫戍司令部旧址,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伴随着“咚咚锵”的锣鼓声,三十多名村民自发来到这里,筹备元宵夜的舞香火龙表演。
“舞香火龙是我们元宵节的习俗,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我小时候最喜欢追着香火龙跑。”88岁的徐沼阳奶奶说,香火龙还和以前一样,不同的是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回忆起儿时闹元宵的场景,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条香火龙有21节,加上龙头,从编织到插香需要三天的时间。我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扎制香火龙了。”村民罗高荣正忙着给“赵公鞭”插上龙香。
罗高荣介绍,汝城香火龙先是用稻草扎成直径4厘米粗的草绳,俗称“赵公鞭”,利用赵公鞭扎成龙头、龙身与龙尾,再将长约60厘米的龙香插入赵公鞭,形成完整的香火龙体态。等到夜幕降临,燃起密密麻麻的龙香,舞动起来好看极了。“今晚一定要来文明街上看我们的舞香火龙表演,到时候还有风俗粥可以品尝!”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朱淑华说,风俗粥又叫健康粥,是沙洲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锅粥。每年元宵节这天,喝下一碗热腾腾的风俗粥,预示着万事顺意、健康平安。
这次,朱淑华与同事一道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元宵节。为了给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同事营造一个浓厚节日氛围,下午,他们来到陈列馆旁边,熬起了风俗粥。
掌勺的是陈列馆工作人员朱增宝,他说风俗粥像是大杂烩,除了米,还需要各种蔬菜、老豆腐和肉,而这些食材大多是“偷”来的。
原来,在元宵夜“偷”别家的菜,也是沙洲的元宵习俗之一,俗称“偷青”。当乡邻看见邻居来偷菜,就会喜庆地“骂”几句,成为元宵节里独特的祝福。
“还缺一些蔬菜,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偷青’?”陈列馆讲解员朱梦嘉决定与几名同事去山上的菜地再“偷”些蔬菜。
白菜薹、红菜薹、萝卜、菠菜、葱被洗干净放在菜盆里。这些都是朱梦嘉和同事们“偷青”的成果。煸炒后加入粥里,是熬制风俗粥的最后一个步骤。很快,一大锅粥熬好了。
“味道很好,符合我们当地人的口味。”朱梦嘉喝着粥说,这碗风俗粥更宝贵的是它的寓意——新的一年大家都健健康康。明年的元宵节,他们打算在游客服务中心熬一锅更大的风俗粥,请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品尝,在他们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送上沙洲最美好的祝福。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郴州日报社郴州新闻网 地址:苏仙北路郴州日报社大门旁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