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首页 > 县域 > 正文

倔老头萧选华:老骥伏枥 创业不息

作者:​全媒体记者 刘娟丽 通讯员 李石村 谢作塘    来源:郴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2-11-17


进入冬季,已是农闲时节,但萧选华却闲不下来,因为他种植的冬季藜麦正是生长旺盛期。“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到田野上来走走,查看查看藜麦的长势。”萧选华笑着说,这些藜麦就好比他养的“小崽崽”。由于长期专注创业、每天劳作,这位75岁的老人显得年轻而健朗。


萧选华是宜章县天塘镇竹梓塘村人,是公认的郴州市种植藜麦成功第一人。他种植藜麦已经有六七年了,其间曲曲折折的历程正如他的人生经历。

少年失怙早当家

谈起自己早年的人生经历,萧选华的泪水不由得在眼眶打转。

“我小时候读书很行的,1961年考取了宜章一中初中部,入学后又名列第一。”萧选华说,可刚读完初一,父亲因患水肿与黄疸病亡故了。没有了父亲这根顶梁柱,母亲实在无力支付每期5元的学费,萧选华只好辍学了。家里有9姊妹,萧选华是老大,十二三岁的少年只能回到家里帮助母亲撑起这个大家庭。

起初,萧选华去当学徒做裁缝,后来由于他读过书,被委任帮5个生产队出墙报,可少年的梦想远不止这些,他想自学去参加高考。他的中学老师蔡本定帮他找齐了教材,他白天做事,晚上挑着星星夜读,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秀才”。

“可是,后来大学停招了,我哀叹着掐灭自己的大学梦。”萧选华说,19岁时,他卸任了出墙报的差事,跟着姑爷搞建筑。要养活一堆弟妹,还要供他们上学,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体味到了做长子沉甸甸的责任。他一边刻苦做工,一边买来建筑方面的书仔细研读,学绘图、学设计,承包的工程获得一致好评。

1976年,萧选华的母亲病故,弟妹还在读书,为了有个女人打理这个家,年底他便娶了亲。娶亲的唯一要求是,女方得愿意与他一起送弟妹读书!

几经转行为乡亲

萧选华的建筑业眼见要风生水起时,大队说他有文化,要他回去当赤脚医生。萧选华想到他们村远离医院,乡民缺医少药的,于是答应了。“1970年,我经短期培训后,便做起了赤脚医生。”他说他阅览了一些医药书,掌握了不少偏方,尤其深研了跌打药与针灸。不久遇上一村姑发痧,昏迷不醒,经他针灸,起死回生。这以后方圆十里的村民慕名上门求医,他被誉为“妙手回春”。

看病是民生,温饱更是人们关注的民生大事。为了解决社员的温饱问题,1979年,萧选华当起了公社植保员。他领头研究大白菜和西瓜种植,实施“薄肥勤施”法,推行使用920农药,实现了大白菜亩产5000公斤,西瓜单个最大的重达15公斤。

“我教社员们掌握了这些种植技术后,乡亲们又要我去救那半生不死的集体牛场,于是我利索地应承了去做牛倌。”萧选华介绍,这牛场原有9头水牛,都老态龙钟了,他卖了这些老水牛,买进54头小黄牛,几下子牛场“子孙”发达起来,办得红红火火。

“1980年,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我预想,农民的日子如春草萌发,要复苏了。”萧选华说,分田时,他主张联片到户,便于生产管理。“联片,那些劣等田不是谁分到谁倒霉?”有人持反对意见。“那就把劣等田分给我吧。”萧选华说,联片分田后,一片低产冷浸田硬生生分给了他。萧选华不语,默默思索耕作的窍门,深沟晒田、排水固泥、提高水温,当年早晚两季稻喜获丰收,共打粮3500公斤,折服了全体村民。

“队里还有60亩果树没发包,大家恳求我包下来。”萧选华说,几经推让,他还是包了。社员们要他每亩交队里150公斤柑橘,他说每亩交250公斤吧。队长为他捏了一把汗,说他疯了。萧选华淘汰了那些得病的老树,新栽1800棵冰糖橙,严控病虫害,深施基肥。他到几十里外去挑粪,一天挑两担,结果第三年收获水果4.5万公斤,不仅超额上交了任务,自己也获利6万多元。

当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到了湘粤边界时,萧选华又做起了烟草生意,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这时,有家乡办纸厂半死不活,乡领导觉得萧选华有经商的细胞,想“挖”他去搞管理,经不住领导动员,萧选华真去了。“企业缺资金,我自己投了60万元进去。”萧选华说,他走马上任,改造设备,实行联产计酬,很快纸厂扭亏为盈。

后来,萧选华独资办了家石材场。虽然他办石材厂亏了,可是很想得开,“就当捐了款。”的确,他前前后后捐助贫困学子已达60多万元。曾经“鼓动”萧选华助学的老村干部算过账,说萧选华大约帮助了30多位穷孩子,先后考取大学的有26位,其中硕士研究生4位。

试种藜麦再创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萧选华说,他是个闲不住、爱折腾的人。

随着弟弟妹妹相继成家立业及自己的儿女逐渐长大成家立业,萧选华步入了晚年。按理说,他完全可以像大多数老人那样,每天打打牌、钓钓鱼、带带孙,过着悠闲的生活。但习惯了奋斗的萧选华并不服老,他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自2016年始,萧选华就一直在试种藜麦。他种在岭南的藜麦,承受了夏季37摄氏度的高温,那沉甸甸的麦穗,打破了藜麦只适宜种植于高寒地区的传统认识;他种植的冬季藜麦,也披着乳霜结了穗,籽粒壮实。他试种中几经失败的学费没白交,通过实践确认了藜麦在湘南一年可种两季,还可以与水稻轮作,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藜麦的立枯病等病害可防可治;藜麦耐旱耐贫瘠,可种植于坡地与边际地,推广藜麦大面积种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们主食结构。

“现在,宜章发改局已为我种植藜麦立了项,并上报省科技厅。”萧选华喜滋滋地说,香港伟确投资有限公司一直在给他无偿提供种植藜麦的有机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吴明亮表示要到藜麦基地考察,鼓励萧选华把藜麦种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藜麦、认可藜麦,一起种植藜麦,从而把藜麦产业做大做强。


编辑:刘娟丽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郴州日报社郴州新闻网  地址:苏仙北路郴州日报社大门旁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