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暑期,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等景区景点被纳入湘赣边红色旅游品牌,郴州与赣州、吉安联合开发4条跨省旅游精品线路。
旅游更火了,“湘南红”红色文旅品牌越擦越亮,湘赣边更紧密了,一趟趟红色旅游专列载着游客穿山越岭,追寻革命印记,缅怀先辈精神。版图相邻、血脉相通之两地,区域合作发展势不可挡。乘着浩荡东风,两地共担使命、共抓机遇、共同答题,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硕果累累。
两年多来,郴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及中省决策部署,明确了红色文化传承、产业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绿色生态构建、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提升、重点领域改革等七大重点任务,打造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郴州样板”。
统筹谋划,高位推动促振兴
湖南与江西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一声“老表”,道出了两省的历史渊源和深厚情谊。
时至今日,不同寻常的情谊还在延续。时代的使命,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赋予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新的历史机遇和现实内涵。
作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中的主力军,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优先、高位推动,2022年,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列入全市“十大重点工作”,并作为乡村大振兴“两个示范”重要内容之一。制定出台了《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2021-2023年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考核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确了财税、投资、园区、用地、金融、对口帮扶等六大政策保障。
作为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主阵地,郴州境内的汝城、桂东、安仁、宜章以前曾是罗霄山片区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薄弱。
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我市成立了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湘赣边合作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组,定期调度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工作调度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工作交办制度、考核督查等工作制度。构建了与赣州、吉安一起,三地“一体化”工作协同机制,助推两市三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品牌共培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
园区发展、产业集聚、国际陆港、文旅融合、城市治理、夜间经济……2022年7月,郴州市党政代表团从郴州出发,沿着厦蓉高速行驶约两个小时,到达赣州境内进行学习考察。
市委市政府党政代表团先后赴赣州、佛山考察,签订了《共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佛山市郴州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还多次带队赴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汇报衔接推动兴永郴赣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推进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茶常高速(安仁支线)长约62.9公里,项目建成通车后,将结束安仁县不通高速的历史,项目的进展,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
区域合作,联通物理空间是基础。目前,临连高速已竣工通车,G4京港澳高速耒阳至宜章段扩容工程、攸县五丰至安仁等国省干线已开工建设;桂东至新田高速公路项目已开工,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桂东新坊至上犹五指峰公路已完成二级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通村公路等交通网络通联山川,拉近了湘赣边区域广大城镇乡村的距离。
产业主导,突出特色促振兴
老区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
2022年5月29日,宜章志存新材料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总投资20亿元的新材料项目落户宜章。
该项目由江西志存锂业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80亿元,年税收4亿元,解决就业400余人,对于做大做强宜章氟化工产业链、建设百亿园区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来,我市共对接江西省相关县(市)30余次,签订多县联盟协议5个,分县子协议27个,各地产业合作持续纵深推进。
湘赣边区域红绿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的关联度高、互补性强。 乘坐过红色旅游专列的游客会发现,车厢里售卖的茶叶、辣酱、大米、水果都是边区特产。
桂东县位于湖南省最东面,地处罗霄山脉腹地,是“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其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已形成中药材、茶叶、高山蔬菜、楠竹、冷水米、特色小水果等主导产业,每到盛夏,吸引一大批游客来此避暑,也因此带动了当地经济。
旅游专列既是旅游线,也是经济线。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产业互补、产业共兴,桂东县与遂川县在茶叶产业、安仁县与莲花县在特色农业、宜章县与安远县在脐橙产业和汝城县、桂东县、崇义县串联“沙洲-沙田-井冈山”旅游线路等合作日趋紧密。
幅员辽阔的罗霄山脉,资源丰富,汝城小黄姜、宜章脐橙、桂东茶叶等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
如今,汝城县种植小黄姜6万余亩,产值达1.2亿元;桂东县种植茶叶13.8万亩,产值过3亿元,为吉安市提供30万斤以上的鲜茶叶原料;宜章县发展脐橙面积28.6万亩,产值达11亿元;安仁县引进赣南脐橙种植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产业……一批批边区优质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名声在外。宜章脐橙、桂东绿茶、汝城辣椒、安仁枳壳,这些红土地长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逐渐培育壮大。2023年,我市“湘赣红”区域公共品牌授牌企业已达24家,涵盖产品34个,带动就业3.5万人。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促振兴
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房屋,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桂东县沤江镇青竹村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俨然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
湘赣边区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曾经不堪回首的“千年鸟道之殇”一度提醒着人们,湘赣边区域,既是革命老区,也是欠发达地区、生态敏感地区,需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省三地党委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红色护鸟联盟应运而生,“千年鸟道”上爱鸟护鸟的正能量逐步成长壮大,成为一段湘赣边合作的佳话。
“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着老区的发展和老区人民的生活。
中部崛起、老区振兴、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高瞻远瞩的战略叠加,将湘赣边区域合作推向新的时代高度。如今,一个个革命老区,不仅都提前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而且还实现了老区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巨变。
人居环境大整治,村居大变样。我市完成66个老旧小区改造,4个乡镇入围全市十大“洁净”乡镇、桂东县被授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国率先建立市级防贫监测帮扶平台。2022年,我市实施新型城镇化推进工程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占比102.5%。
以前在外就医,需要个人先垫付费用,再回去报销。如今实现“跨省通办”,只需电话就医备案,就能在就诊医院完成费用结算。
创新湘赣边政务合作方式,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办理、互设通办窗口、开通远程视频等方式,郴州已实现与赣州、广州14个市251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现“异地收件、远程办理、协同联动、邮寄送达”,累计办理5万余件,使跨省群众在异地也能享受到“家门口”的服务。
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不断得到完善。我市建成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58所,建设面积29.76万平方米,增加学位4745个;投资4亿元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建设项目60个,新增校舍10.6万平方米;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960万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915亿元,提质改造宜章县、安仁县、汝城县人民医院、桂东县疾控中心等医疗设施。
当前,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抢抓新机遇,共创新作为,区域合作势不可挡,湘赣边在新征程上阔步行进,以高质量发展实绩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编辑:曹琛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