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时政 > 正文

绿水青山的郴州答卷|矿山变青山 美景引客来

作者:全媒体记者 郑翔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8-05


曾经矿渣裸露、寸草不生的矿区,变成了草木繁盛、郁郁葱葱的天然氧吧……走进桂阳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满目苍翠尽收眼底,走走逛逛,吸吸氧,享受独有的野趣。

近年来,桂阳县及宝山矿业积极贯彻落实“两山”理念,依托宝山悠久的矿业历史文化,累计投入2亿余元对矿山进行修复,将宝山矿区精心打造成湖南省首个工矿旅游项目。

坐上游览小火车,穿越纵横交错、幽深曲折的时空隧道,来到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井下核心景区,古代采矿遗址、色彩斑斓的孔雀石、晶莹剔透的冰晶针、刺激的矿井探险、古窿洞奇观、高大的采矿竖井等极富矿山特质的旅游景观一一呈现在眼前,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矿工采矿实际情景。

从汉代的火爆采矿工艺、隋唐采矿工艺、宋元支护方式,到现代采矿技术,一股别具一格、震撼人心的工矿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代桂阳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令在场游客叹为观止。

“在宝山的采矿史上,隋唐朝代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期……”随着讲解员王美林的解说,游客对宝山矿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王美林是个“矿三代”,从祖辈开始,一家人都在宝山矿工作。2013年,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建成,王美林父辈工作过的矿井和巷道,通过文创成了游客探秘观光的景点,她已不再像父辈那样下井采矿。

“从低头找矿到抬头追风,两者的心情不可同日而语,过去宝山经济像欧洲、环境像非洲,通过绿色转型,那现在真的是山水画卷、宝山相见。”王美林说。

宝山自西汉开始采矿,发展于唐代,是中国古代钱币铸造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之一,经过上千年的开采,到20世纪80年代宝山周边的山岭已成为一座座“秃头山”。

2009年,为了让宝山恢复生态,桂阳做出“全面绿化宝岭、建设宝岭公园”的决定,先后投入2.3亿余元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修复。针对宝山矿区早期露天开采遗留和非法冶炼活动造成的地表破坏、生态污染问题,通过契合绿色矿山全生命周期提升主题的合理规划,应用绿色开采选矿、资源循环清洁生产等技术消除源头和末端污染,推进矿业生产提质增效,并协同推进废矿坑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工矿旅游开发等行动。

宝山矿业在核心景区20公顷山头开展了复绿工程,栽种桂花、银杏、梓树等树木20余万株,将常绿、落叶树种搭配,乔木与灌木、花草、藤本搭配,珍贵特色树种与乡土树种搭配,耐瘠薄、抗毒气树种与速生树种搭配,呈现出了林相多层次、品种多样化的场景。 (下转2版)

桂阳县政府也以此为契机,共同开展宝岭荒山治理工作,栽种苗木100余万株,完成山头绿化333.33余公顷,宝岭绿化率达100%。如今,昔日废渣遍地、扬尘漫天、满目疮痍的矿区,蝶变成了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的旅游景区。

走出井下核心景区,来到铜钱币广场,一座世界最大的铜钱币雕塑呈现在眼前,长度40米,高度27米。其中铜钱币雕塑直径24米、厚3.8米,正反面分别书写“开元通宝”“桂”字,内部为钢结构,外部由铜片镶嵌,甚是壮观。不少游客在铜钱币前合影留念,深刻感受宝山铜矿的历史厚重感。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很有特点,特别是参观井下景点,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冶炼的相关知识,还见识了很多作业工具,以及各色各样的矿石,科普性非常强。”游客周胜说。

矿山变公园,改变的是经济结构,不变的是采矿文化,老矿区成了新招牌。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先后获评国家级矿山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被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团队慕名而来,每年游客接待量达30万人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早已成为桂阳宝山的生动写照。

桂阳县副县长李卫国表示,该县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支持宝山矿业继续升级采矿技术,通过完善无氰工艺、落实采废充尾、升级智慧矿山等措施,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力争实现地表零排放,为确保矿区绿水青山夯实物质基础。指导景区继续做好地质科普、矿冶文化等研学实践教育和旅游工作,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打造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编辑:邓金秋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