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一张结婚证背后的战地爱情故事

作者:全媒体记者 段王洁 通讯员 何芷懿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11-10


近日,退伍老兵吴利鲜和彭桂香夫妇来到市档案馆办理档案(资料)寄存手续,其中一张结婚证格外引人注目,而这张结婚证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

据了解,这是吴利鲜父母吴昭彰与周春娥的结婚证,当它被吴利鲜从背包中拿出来时,还被层层包裹着。

“没想到能保存得这么完好。”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结婚证取出,一边说。这张结婚证字迹清晰可见,纸张无较大破损且边缘整齐、无毛边,颜色鲜艳,可见结婚证主人对其的爱惜程度。

说起父母当初相识的故事,吴利鲜打开了话匣子。1951年,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刊登,感动了千万读者,也包括周春娥。周春娥当时是班里的学生骨干,带头组织募捐、写慰问信,以此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在学校组织的一场英雄报告会上,周春娥与吴昭彰相遇,并迅速坠入爱河。在吴昭彰返回朝鲜后,他们开始“鸿雁传书”,一封封信件跨越千里传递着这对年轻人最真挚热烈的情感。终于,在吴昭彰回国探亲时,两人于1957年4月8日在郴县城关镇人民委员会领取了结婚证书,但他们的战地故事却没有就此结束。

1957年6月,周春娥通过层层审核,有幸成为当时郴县唯一一名被批准入朝慰问的志愿军家属。周春娥一路随队奔波,来到了朝鲜首都平壤,而此时吴昭彰正外出执行战备任务,他们在三天后才得以团聚。

在此次慰问中,周春娥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见证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军民鱼水情。正是这次特殊的经历,让周春娥对吴昭彰作为一名军人所具有的担当和责任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坚定了自己“既然嫁给了军人,就要多奉献”的信念。

1958年志愿军回国后,吴昭彰先是随队驻守在河南开封,后又开赴福建执行任务,夫妻俩仍旧分居两地,直到1965年周春娥才被批准随军,得以全家团聚。即便如此,他们心里想的不是小家的难处,而是自己作为军人和军属所肩负着的重任,正是这份共同的信仰让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到一起,后来又成为相伴一生的伴侣。

吴利鲜表示,他每次回忆起父母的故事,都能被感动、被激励,这张结婚证不仅仅包含了一段爱情故事,也是父母参与抗美援朝的见证,对自己及家人而言都非常有意义。

编辑:邓金秋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