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曾宪国事迹
他,扎根湘南山区20年,治愈蛇伤患者1600多人,治愈率达99.9%;接诊患者13万余人次,做到了医疗纠纷零投诉。
他,并不富裕,却为困难患者减免医药费15万多元。
他,荣获全国首届“最美乡村医生•特别关注奖”,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他叫曾宪国,男,1973年11月出生,中国蛇伤防治与蛇类资源医用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永兴县黄泥镇东泽村乡村医生。
从小立志要当李时珍
曾宪国,永兴县黄泥镇普通农家子弟。30多年前,这里交通闭塞,缺医少药现象严重。曾宪国的爷爷、伯父、姐姐等7个亲人因病过早去世。儿时的他,常常听外婆和母亲讲
述这些沉痛的往事,深感痛心,渐渐萌生一个朴素的念头:长大后,要当一名李时珍那样的医生。
1990年夏,16岁的曾宪国拜当地“赤脚医生”许有志为师,后自费到永兴县卫校进修。1995年,他在当地开办了一间村卫生室,成为一名普通乡村医生。
湘南山高林密,毒蛇肆虐,患者非死即伤,当地人谈蛇色变。1997年5月,邻村年仅29岁的曹满财被银环蛇咬伤致死,其父母妻儿悲痛欲绝。这件事情,再次深深地刺痛了曾宪国。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蛇伤治疗技术,不让悲剧重演。
曾宪国再次踏上求学之路,莽山“蛇博士”陈远辉、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研究员钟满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知名蛇伤专家李信平教授等,都是他的老师。通过4年的学习和实践,他总结出了中西草药并用、内服外敷的独特疗法,破解了局部大面积溃疡等蛇伤医学难题。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永兴、耒阳、茶陵等10多个县市区的蛇伤患者1600多人,蛇伤治愈率达99.9%,其中,濒临死亡的68名,81人避免了截肢。
安仁竹山中学一学生误把一条银环蛇当成黄鳝带到教室里玩耍,被咬伤致死。近20年来,类似悲剧不下十例。惋惜之余,曾宪国意识到普及蛇伤防治知识的重要性。在当地县委宣传部、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科协的帮助下,他自编了《蛇伤科普知识》小册子,印了5万多份,开展“蛇伤科普知识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布全县中小学校和周边县市区。每逢赶圩日和患者前来就诊,他也不忘赠送这本小册子。
曾宪国的表哥对此很不理解,私下里劝他:“你搞这个东西,浪费时间又浪费钱,难道这样一搞,你的病人还会越来越多呀?”曾宪国说:“医生是希望病人越少越好,不能光想着去赚钱。”
今年初,他又开通了“蛇医曾宪国”微信公众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播蛇伤防治知识。小小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了曾宪国救死扶伤的又一条快捷通道。
笃信“精诚”扎根乡村20年
曾宪国的妻子蒋艳是新疆伊犁人,硕士学历,国家执业医师。2012年夏,蒋艳从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导师张卫平想把她留在该校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曾宪国夫妇因此有机会离开乡村,有望在省城过上舒适的日子。但是,曾宪国认为自己擅长蛇伤医治,北方蛇少,南方蛇多,留在永兴更能发挥作用。他劝妻子返回老家,和他一起继续坚守这个小小的村卫生室。
20年来,曾宪国初衷不改,始终扎根在偏僻的湘南山区,接诊患者13万余人次,做到了医疗纠纷零投诉。这在医患关系紧绷的当下,实属不易。有人问他窍门何在?曾宪国说:“医生对待病人像水一样至善至柔,医患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2005年6月28日深夜,曾宪国接到电话,得知七甲乡清塘村王玉宝被一条五步蛇咬伤,生命垂危。黄泥镇距离清塘村80多公里,山高路险,曾宪国跨上摩托车,摸黑往王玉宝家赶路,路上险些摔下山崖。当时,王玉宝已陷入深度昏迷,全身发黑,口腔流血,手臂肿胀,布满了葡萄般大的血水泡,曾宪国通宵抢救。第二天,王玉宝的生命体征仍不平稳,曾宪国毅然决定租车把王玉宝接到自己的卫生室。经过23天的抢救,王玉宝终于闯过了“鬼门关”。事后,有人问曾宪国:“这种病人也往家里带,你就不怕承担风险啊?万一死了人,你可就名誉扫地啰!”曾宪国说:“比起病人的生命安危,我个人担点风险、名誉受点损失没什么。”
有一位病人,叫何宗运,永兴县大布江乡沅洲村人,为了给妻子治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下一屁股债。妻子去世不满一年,何宗运又被蝮蛇咬伤,无力医治,伤情不断恶化。曾宪国从朋友处得知此事,主动邀请他前来就诊:“你不要担心医药费,救命要紧!”治好之后,曾宪国没收一分钱。后来,何宗运专程给曾宪国送来一面锦旗和一袋干笋,说:“你也不富裕,一分钱都不收,我实在过意不去。”曾宪国说:“没关系啦,就当我是你的亲人好了。”何宗运逢人便夸:“我遇到了最好的医生!”
这些年来,并不富裕的他累计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15万多元。
2014年9月,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曾宪国,见证了他连续接诊患者几乎累倒的一幕。9月11日清晨至13日中午,安仁县豪山乡的段伍即、永兴县樟树镇的李文明、安仁县清溪镇的侯慢英和侯下生、永兴县大布江乡的范玉兵和廖勋忠、安仁县渡口乡的陈贱珠、永兴县鲤鱼塘镇曾小兰8人,先后因毒蛇咬伤,找上门来。每一位蛇伤患者来了以后,曾宪国都要检查伤口,确诊蛇伤类别,喂服中药、伤肢开放引流并湿敷。已经5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曾宪国,达到了身体承受的极限,大家都劝他休息一下。曾宪国说,蛇伤病情变化快,必须密切观察,现在可不是休息的时候。记者问他:“这个样子,你怎么受得了?”曾宪国说:“救命如救火,哪里还敢睡觉哦!”
蛇伤患者多数属于危急重症,治疗和护理的工作量比普通病人大得多。夏秋两季病人多,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不但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更大。刚刚40出头的曾宪国,往日一头浓密青发,如今已开始变得稀疏,并渐生银丝。
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2013年1月,他被评为全国首届“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特别关注奖”,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在中南海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座谈会。
2012年至今,他还荣获“中国好人”和“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1、10、12、13频道,《大众卫生报》和人民网、新华网、《湖南日报》、湖南经视等百家中省媒体,纷纷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媒体舆论的高度认可,并没有使曾宪国飘飘然,相反,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从北京领奖回来后,带着李克强总理的嘱托,曾宪国连续2年深入全县各乡镇和周边县市区,走访了解村级卫生室、乡村医生待遇和农民就医状况,撰写了《全面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提案和建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永兴县加快新建了50多个标准化村卫生室;360余名乡村医生享受到了政府买单的医疗风险责任险,李克强总理最关心的“医疗风险”问题在当地已经得到极大缓解。
曾宪国在日记中写道:“大病致贫的现象,凸显了目前医疗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与政府和老百姓一起想办法,做贡献,尽快改变这种局面,让每一个人都活得健康,活得顺心。”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北京“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上,曾宪国夫妻认识了同台领奖的广西河池瑶医蒙超英。两年后,蒙超英不幸罹患严重肾病,需长期住院治疗,并接受换肾手术。今年春节,曾宪国得知蒙超英的不幸遭遇,心急如焚,第二天便给蒙超英汇去5000元。随后,他又通过湖南医生微信群和“善医行”微信群,发起并组织为蒙超英募捐,募得善款12万余元,帮她解了燃眉之急。4月10日,得知蒙超英病情加重,曾宪国夫妇专程赶赴河池市看望蒙超英,再次送上慰问金6000元,给了她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刘真茂事迹

刘真茂,男,194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郴州市宜章县长策乡(现为瑶岗仙镇)上坪村人。1965年参军,1966年入党,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1978年退伍后转业到宜章县里田乡政府工作,1980年调任宜章县长策乡武装部长,1983年兼任长策乡护林办主任。1999年退居二线,2006年退休。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刘真茂30年如一日守护拥有35万亩原始森林、7万亩草山和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狮子口大山,巡山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0圈。30年来,狮子口大山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为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留下了一块珍贵的生命绿洲。30年,他没有在家过一个春节,没拿过一分钱补助,没说过半个苦字。他恪尽职守、排除万难,与孤独、误解以及人性的贪婪对抗,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山卫士”。刘真茂被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
1965年刘真茂参军入伍,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雷锋那样的好兵。在部队13年,他先后成为团、师、军和广州军区“学雷锋标兵”。他从小崇拜英雄,崇拜“战神”粟裕、肖永银,但他说:“给我影响最大,成为我人生榜样的是雷锋。做一个像雷锋那样对人民有益的人,是我一生的追求。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才幸福?我都是从雷锋身上得到最好的启迪。是部队这座大熔炉和雷锋精神铸造了我的灵魂。”从1983年开始,他承担起狮子口大山义务护林工作。坚守大山三十年来,刘真茂始终以雷锋精神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克服重重困难与危险,确保狮子口大山未发生一起火灾,为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留下了一块珍贵的生态绿洲。他坚守的不仅是一片大山,更坚守着一片心灵的纯净,坚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他像雷锋那样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把自己融入到国家、民族、人民的事业中去,默默奉献,甘于牺牲,无怨无悔。刘真茂原本担任乡武装部长,凭着他的业务素质可以轻松地做好本职工作,但看到森林资源被盗伐,珍稀动物被偷猎时,他忧患不已,心急如焚,主动请缨成立民兵护林队,搭草棚,建哨所,既护林,又造林。退居二线了,他不下山,退休了也不下山,并作好最后的打算:死后就安葬在大山上,只要一息尚存,守望不止。他说:“我的理想很简单,很具体,在部队守边疆,保家卫国,在地方守大山,建设美丽家园。心中有理想,奋斗才有力量。”
他像雷锋那样有一种为实现理想顽强拼搏、不屈不挠、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上,离最近的村庄也要翻数重山,走四五个小时,“白天看不见村庄,晚上看不见灯光”,没有电灯,没有电视,只能听收音机,看老报纸。每天巡山要走30多公里山路,随时可能碰到毒蛇猛兽。山上气候恶劣,山洪、冰冻、雨雪给他带来一次次危及生命的风险。但风险最大的是偷伐偷猎者的破坏活动,三匹马被射杀,一只狗被人放铁夹夹断了腿,变成“三脚虎”,政府送的风力发电机一次又一次被破坏,犯罪分子一心要赶他走,向他多次发出生命威胁。但更难耐的是孤独寂寞,想家了,往家乡的方向望望,想孙子了,拿出孙子的照片看看。他20年没有在家过过一个春节,他怕的是坏人利用春节假期,偷伐偷猎,放火烧山。因此,无论怎样的艰险,怎样的孤苦,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害怕过,不放弃,不抛弃,不达目标决不罢休,表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大气、正气和勇气。
他像雷锋那样有一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温暖社会的崇高品格。30年来,刘真茂的工资大部分都投入到护林防火事业中,工资之外,没有拿过一分钱补助,连林业部门发给他每个月300元的手机费也全部交公。但为了建瞭望所,他把自己家里多年积蓄的3万多元资金全部投进去,家里的小卖部只好关门,没有工作的妻子只得开荒种小菜卖。他在山上的哨所,成了进山旅游的人们的“免费旅馆”,吃住从来不收费,上山的人太多时,他让客人睡自己的床,自己坐个通宵。他一次又一次将迷路的游客从危难中救出来,给他们送茶送饭送药,带他们出山。他义务看护周边十几个村子放在山上的几千头牛羊,给牛羊治病、修路、拌盐水。南方冰灾那年,1000多头被封堵在山上,村民上不了山,有养殖专业户急得快发疯,刘真茂将牛赶到没有冰雪的地方精心照料,为了节约盐喂牛,刘真茂每天只用坛子里的咸菜汁送饭。20多天后,村民上山看到一头牛也没有损失,感动得流下热泪。他还在资金和技术上扶助了李运军、曹和国等一批农民养殖专业户。刘真茂的善心和爱心,深深地感动、感染和感召了当地广大群众,使群众也都热心投入到爱林护绿的队伍里来。他说:“在部队,我用雷锋精神带兵练兵,在大山,我又是靠雷锋精神凝心聚力,形成了强大的群防群护力量。”守护大山的30年,是刘真茂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播洒大爱和温暖的30年,他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对人民像春天般的温暖”,用美好的人性光辉和人格力量影响人,感化人,引领风尚,营造和谐与和美。
他像雷锋那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厚实人文涵养,用知识和智慧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部队,刘真茂就喜欢读书读报做笔记,在狮子口大山,他仍然酷爱读书读报。在瞭望哨他的小房间里有一堆1米多厚的卡片,都是他读书读报和听收音机得来的精短语录、格言以及随想等。卡片是他运货上山的包装盒剪成的,大小规格不一,数量多,内容丰富。如“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理想,人生的骄傲在于实现理想”、“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当一个人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他还能以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民服务”、“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树要站在自己的根上,人要站在自己的心上,凭良心做事是做人的根本”等等。这堆读书卡片见证了刘真茂在大山守望之余的学习之乐,见证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强大。这是思想的大山,心灵的高山,智慧的奇山。精神的宏富才能创造人生的奇迹,灵魂的高贵才能展现生命的精彩。
刘真茂护卫着大山,其实也在护卫着我们的心灵,护卫着党的形象,护卫着军人的荣誉,护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护卫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坚忍和付出,证明了信仰的力量,证明了道德的力量,证明了坚守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的薪火相传。
刘真茂的事迹和精神推动了当地学雷锋活动热潮,激发和凝聚了社会正能量。郴州市团委成立了刘真茂环保志愿团,宜章县组建了志愿者协会刘真茂团队,狮子口大山周边的农村青年组织了刘真茂义务护林队。宜章县社会各界在刘真茂精神鼓舞下,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温暖社会的好人好事。刘真茂的家人也从当初的不理解,到后来有所理解,到今天的真正理解和支持。儿子刘志平承包5000亩荒山造林,妻子尧臣香2013年春节爬上狮子口大山与刘真茂在山上一起过春节,一起巡山。刘真茂也由护林转入到护林造林并重,组建了“刘真茂生态有限公司”,目前已承包了周边乡村部分荒山造林,决心为实现郴州市“绿城攻坚”目标作出贡献。
2012年4月刘真茂被列为中央文明办文明网“解放以后中华英模榜”第97位英模。2012年8月,他的事迹被编成歌剧《以青山的名义》搬上舞台,在湖南省第6届艺术节获“田汉奖”。2012年6月,他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月刘真茂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2”年度网络人物。2013年2月,刘真茂获全国首届“雷锋奖”。7月,刘真茂上榜“中国好人榜”;9月,刘真茂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2月,刘真茂获第六届“母亲河奖”。
编辑:何重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