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苏仙区五盖山镇三口洞村的赶圩之日,栗木水村在家的当家人都会来赶集。李邦建也常在这天从三口洞街头一路走到街尾,不为别的,只为见见村里那些来赶集的贫困户,问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这是我任工作队队长以来养成的习惯。
“李书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这是曹祖莎的声音。曹祖莎今年82岁,是栗木水村劳汾二组的五保贫困户。
“祖莎老叔!”我赶紧应上去,紧紧握住老人的手。他的手很粗糙,但却带着家人般的温暖。“搭帮你们,帮我建了房子,什么时候去我家啊?我给你准备了几斤红薯,听说你喜欢吃红薯……”老人殷切的眼神望着我,透出无比真诚。
前些日子,李邦建去老人家走访时,看见他的房里堆满了红薯。当时,李邦建为帮助他,就买了100多斤,还随口说了一声,“栗木水的红薯很好吃。”谁知这句无心之话,老人竟有心记住了。每次遇见李邦建,他都说要送几斤红薯给我吃,真是令人感动。
祖莎老人不容易,无儿无女,孤苦伶仃。2017年以前,他一直住在一栋破旧的土胚房里,房屋开裂严重,属C级危房。2018年,我们上门核查情况后,根据危房改造政策,帮他写申请、报资料、跑审批、买建材、看施工。两个多月后,一栋50平米的新房在旧房原址就建好了。每次去他家走访,老人的感激之情都溢于言表:“感谢党和政府,搭帮你们,让我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新房……”
不止祖莎老人,至2018年底,栗木水村已完成了危房改造 44户,异地搬迁1户。现在,全村所有贫困户的住房问题都解决了,看到乡亲们都住进了安全的新房,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松一些。
“李队长,帮我个忙咯……”一大早,井头组的贫困户陈忆凤来到李邦建的办公室。
“大姐,什么事?”李邦建拉了张椅子让她坐下,又叫小肖倒了杯热茶,“有什么困难您跟我说,我尽量给您解决。”
陈忆凤六十多岁,丈夫前年患癌症去世了,女儿在外务工。由于身体不好,不能下地干农活,她想把自己的田土租给五盖山南岭食品公司,自己再到五盖山南岭食品公司的红薯干加工厂去做事,这样她可以有两份收入,生活就不成问题了。今天来,就是想让我帮忙联系介绍。
“应该没问题,红薯干加工厂今年要扩大种植面积,需要增加土地流转的面积,厂里工人也要增加。我马上就帮你联系!”李邦建笑着对陈忆凤说。她听完我的话,脸上不安的神情一扫而空,露出了笑容。
当着陈忆凤的面,李邦建马上联系了红薯干加工厂的龙老板,跟他说明了情况,他很快就过来当场与陈忆凤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和进厂务工合同。陈忆凤没想到事这么快就办好了,高兴得连连道谢,满心欢喜地走了。
五盖山南岭食品公司是驻村帮扶工作队2018年引进到村里的。五盖山南岭食品公司投资了500多万元,在栗木水村租了200多亩土地,建起了2000多平米的红薯干加工厂。
现在,全村贫困户都把自己闲置撂荒的土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租给了五盖山南岭食品公司,全村一年的土地租金收入达21万。村里还有60多个贫困劳动力在红薯干加工厂务工,平均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
五盖山南岭食品公司的引进,红薯干加工厂的成功落地,让栗木水村的60多户贫困户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为我们探索发展其他产业积累了经验。2019年,五盖山南岭公司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加大种植200亩,产值翻了番。红薯加工厂帮助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个人双增收,让贫困户实现脱了政策亦能自给自足,成为了村里的扶贫“造血基地”。(来源:苏仙区文明办)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郴州日报社郴州新闻网 地址:苏仙北路郴州日报社大门旁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