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6日A02版
有一个记忆,历久弥新,充满深情。
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有一种精神,激励人心,催人奋进。
一年来,郴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精神,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砥砺奋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引领经济之船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光辉未来。
开放为先
——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湖南向南开放的样板
2020年9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次扩容,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
郴州作为湖南“南大门”入围三大片区之一,并被赋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出湘港澳直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的使命。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郴州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动荡变革不断加剧;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尤为关键。
风云际会,沧海横流。郴州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何继续扩大开放,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把握历史大势,破解时代之问。
郴州市城区
郴州历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是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具备独特的优势和现实基础。
郴州自古为“楚粤之孔道”,处于“珠三角”与“长株潭”、海西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圈两条经济带的交汇腹地,是湖南向南开放的“南大门”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京深高铁、京广铁路和京港澳、武深、厦蓉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到广州1小时左右,到深圳2个小时内,整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郴州北湖机场投入运营后,郴州将成为湘南地区对接粤港澳重要的空中门户。
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郴州的决策者提出要在过去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以更高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思维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要参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为此,前期郴州先从两地最大需求、最大互补性入手,经充分调研、论证,提出了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对标广东沿海开发区营商环境”“提升完善开放平台,打造郴州向南开放新优势”“发挥郴籍人士作用,打造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等方面,先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湖南向南开放新高地。
同时,郴州与江西地理相近、人文相亲,湘赣边区域的人民天然就有一份感情。为此,我市开展了一系列多边活动,通过加大汇报和对接、加强高层协调互动、加快产业融合进程,让两地心连心、让“老表”并肩行。
我市大力推进湘赣边合作区域农业公用品牌打造和“一县一特一品”建设,培育和推广了以宜章脐橙、桂东绿茶、汝城辣椒、安仁枳壳等为代表的“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并引导这些品牌进行标准化生产,扩大品牌销售。目前,全市“湘赣红”品牌授牌企业已达21家,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
兴盛优选西南物流产业园
而作为湖南“南大门”,郴州坚持把郴州片区作为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在平台建设中,立足优化产业布局和要素支撑,不遗余力开展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我市先后组织小分队精准招商共计30余次,洽谈深圳科技工业园、深圳华科、光大集团、58集团、立业集团等30余个项目。郴州片区揭牌以来,新引进丰融莱黄金首饰加工、兴盛优选西南物流园、广东韩电(郴州)智能制造科技园等项目80多个,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
发展为要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开辟郴州发展新境界
时间是伟大的见证者。
2020年12月,郴州正威新材料科技城铜基新材料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双方多年“情缘”终结硕果。
郴州正威项目的正式投产,对推动郴州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标杆导向作用。一期项目投产后,将年产10万吨精密铜杆,产值近6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填补湖南铜基新材料空白,延长郴州有色金属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郴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郴州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既映射历史,更昭示出郴州时刻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的殷殷嘱托,走出了郴州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
在郴州,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郴州高新区创新创业园
长期以来,资源型产业都是郴州的支柱产业,在创造财富、带动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产业层级低、能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为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链发展,我市成立了郴州市工业优势产业链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全面负责优势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事项,9大优势产业不断实现集群式、链式发展。各产业链集聚了616家规模工业企业,2020年工业产值达191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7%以上。
同时,全市替代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2020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1.9%、6.7%,支柱作用逐步凸显。大数据产业发展来势良好,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成为全国最节能环保、湖南省唯一获得认证的增强级(A级)数据中心,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电子政务云平台异地灾备中心基地,被省工信厅授牌“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
郴州经开区创业孵化基地
和时间赛跑,让梦想放飞。
一年来,郴州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开辟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这条路上,郴州不断做实做优做强园区经济、实体经济,带动全市有色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形成完整的有色产业体系逢山开路。
这条路上,郴州不断出台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政策措施,为新旧动能转换遇水架桥。
这条路上,郴州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登记、“三证合一”等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政效率不断提速,为企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鸣锣开道。
奋进,是奋斗者的姿态;收获,是对奋斗者的奖赏。开辟光明前景的路上,郴州推开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人民为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在近百年奋斗征程中,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论断,深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时代内涵。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桂东四都镇,村民喜获丰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面对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和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中心位置,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郴州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长效巩固脱贫成效。7.68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3.07万户贫困户,全面轮训1.05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引进400多名经济能人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机关选派456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全市派驻帮扶工作队1263支、队员3130人,覆盖442个贫困村和808个贫困人口达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
截至2020年底,郴州市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4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剩余贫困人口11110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切实解决民生小事,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
2020年,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和市“十大惠民工程”全面或超额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7.3%。全市完成干线公路建设87公里、农村公路982公里、安保工程1079公里。新增城镇就业5.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4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5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4.18万个,4所县级芙蓉学校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新增省级卫生镇2个、卫生村47个。建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全科医生配备率100%。建成覆盖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体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大病救治率、慢性病签约和服务率100%。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荣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十佳城市。
郴州东江引水二期工程施工中
不仅如此,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89.8%增长到95.4%,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从70%增长到9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我市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
我市还着力做好“红色+绿色+有色+古色+暖色”融合发展文章,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红色文旅项目,扎实推动莽山—飞天山—东江湖—沙洲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打造“湘南红”红色文旅品牌。
郴州,正在朝着更高更远的天空翱翔。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
站在新时代,回望郴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展望“一极六区”的光明前景,我们更加豪情满怀、信心百倍!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谢莉娜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