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欧阳常海 摄)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发布《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郴州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
那一夜,为郴州追逐自贸区多年的工作人员,激动得难以入眠。
也有人清醒地意识到,此时,据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成立已过去了七个年头。黄浦江畔,睿智的上海人已经把这片“试验田”精耕细作了七年。
放眼全国,也已经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自贸试验区。神州大地早已遍布改革创新风潮,我们任重而道远。
自贸试验区是一块“金字招牌”。自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成立的那一天起,世人便将目光集聚在这19.8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用放大镜细细打量。
郴州在全省经济总量上并不占先,面对这片改革“试验田”,郴州能交出怎样的答卷?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一年来,郴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立足实际探路前行,马不停蹄,不断优化郴州片区的“软”“硬”环境,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片区新设企业1063家,营商环境赢得了好口碑。
海关工作人员在保税仓库前对进口红酒进行查验
近水楼台先得月
——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引得企业纷纷落户
郴州是湖南离珠三角最近的城市,也是湖南最早向南开放的城市。不仅是湖南的“南大门”,也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桥头堡”,更是珠三角产业转移进入中西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可以说,郴州的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北瞻衡岳、南峙五岭、东界江西、西连永州的郴州,境内铁路纵横,公路发达。京珠高速等交通枢纽在此交汇。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岳临高速公路、平汝高速公路、京深高速铁路等在境内通过,106、107国道纵贯南北,厦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宾泽医学检验公司是深圳宾德生物技术公司全资子公司,去年9月24日签约入驻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公司负责人王红说,郴州是大亚湾的辐射区,京港澳高速缩短了双方的距离,这是他们选择落户郴州的重要原因。
这个尖端实验室从签约到投入使用仅60多天时间,让来自上海的“女强人”王红赞叹不已:“这里交通便利,管理水平很高,营商环境更是一流。”
不仅如此,近年来,郴州先后建设了综保区、铁路口岸、铁海联运、国际快件中心等快速通关平台,成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平台最全、功能最优的市州之一。
因为交通优势、开放包容等,郴州成为企业“投资洼地”。穿行在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工地吊塔林立,工厂机器轰鸣,一辆辆后八轮满载货物向京港澳高速郴州北互通驶去。
千家企业千帆竞发,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徐徐展开。
在繁忙的郴州海关,制度创新已成自觉。郴州海关从自主优化监管服务、摸底企业合理诉求两个方面来开展制度创新工作,推动19项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保税维修”等政策在全省率先落地生效,帮助台达电子、稻木科技节省税费成本260万元。
“今年一季度公司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在这里,我们有信心把公司做大做强。”台达电子行政厂长姚家祥介绍,1至3月,公司实现产值9873.71万元,同比增长7.77%;实现外贸总额2392万美元。
除此之外,郴州还兼具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作为全球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目前郴州已形成石墨新材料、大数据、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节能环保、化工新材料、矿物宝石、装备制造及农用机械9大优势产业链。
郴州成熟的基础与条件,迎来了自贸区建设的新机遇,郴州底气十足。
中欧班列
润物细无声
——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让企业宾至如归
去年4月24日,长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郴州注册成立,同年6月8日投入生产。
“堪比深圳速度!”长歌智能总经理魏庆军说:“从项目合同洽谈、代办手续、水电接入到员工招聘等,实行全程优质服务,企业围墙外的事园区全包。”
为进一步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园区事务园内办结,管理权限闭环运行”,湖南省、郴州市相继下放省级、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至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目前,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已承接第一批省级赋权85项,第一、二批市级赋权201项。
郴州因“一次办结”改革成效明显,被评为2018年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地级市案例)十佳城市。
去年12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全国296个城市营商环境报告》,郴州进入全国营商环境前100名,位列第81位。
在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湖南省分会场上,湖南田野现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全液压智控山地动力作业平台的研究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同时亮相“双创周”活动的,还有来自郴州高新区与郴州经开区的数十家企业。他们带来了火力发电智能管控系统、工业水性涂料、智能电子产品等数十种“黑科技”。
这些企业,大多数落户于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内。
高科技产品频繁亮相,离不开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体制、构建创新平台、培育创业主体、提高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郴州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登记、“三证合一”“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政效率不断提速。
郴州高新区实行“五个一”制度,即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个制度、一抓到底。如今,园区干部成了企业的优质“保姆”。
郴州还在湖南率先出台“飞地经济”登记注册改革10条措施,探索实施“总部+生产基地”市场主体培育模式,建立健全财税分享制度、经济指标统计制度和管理机制,区内区外共享其利、各享其成。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一年以来,累计签约入驻项目87个,同比增长93.3%,总投资235.68亿元,同比增长26.8%。
湘南国际物流园铁路口岸(邱佳乐 摄)
不拘一格降人才
——紧抓核心竞争力吸引优质人才
2020年11月12日,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获批两个月不到,“走进红色郴州,圆您职业梦想”“国聘行动”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专场活动就顺利举行。
活动旨在通过“国聘行动”搭建郴州与央企名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区域合作、人才合作,增强郴州发展的“飞轮效应”,真正使郴州成为创新开放的高地和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活动开展一个月以来,央企驻郴单位、省属市属国企、民企、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外地企事业单位等共计595家用人单位在国聘招聘平台发布43315个岗位,吸引了39279万人到线上平台报名,收到简历28470份,一批知名央企和民企已经开始向求职者发出签约邀请,已有9058人达成就业意向。活动成效远超预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求职群体的广泛好评。
吸引优质人才是增加城市发展动能的不二法门。
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根据人才成长链条布局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吸引大批一线城市优质人才入驻园区,促进郴州产业升级,为郴州长远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郴州自贸区建成后,区域内部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届时将吸引大批优质外资企业入驻,这在推动郴州基础设施发展的同时,也对郴州加快产业升级,对本土企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长虹格兰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郴州高新区。几年时间,从只有几十人的研发型企业,成长为智能家居产品提供商和服务商,产值增长了100余倍。该公司人事行政总监黄志桂感慨,公司的发展得益于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吸引了大批人才。
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今年初以来,苏仙区人社局主动对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时收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采取“线上+线下”的工作模式,深入镇(街道)开展现场招聘,运用“互联网+就业”平台进行招聘直播。该局还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宣传,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积极与职业院校对接,对在校生开展定向用工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中、高级技术人才。
接下来,郴州还将积极打造“文化交流中心”“侨界海归国际服务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器”等线下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双循环服务窗口。推动国际人才交流,支持优秀人才自主创业,为人才来郴就业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为郴州市人才强市战略和留学人员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归国留学人才整合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内容。
钟毓风华,一载春秋。
一年来,我们看见,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的变化无所不在。郴州这块“试验田”正将资源吸附到制度的高地上。
“南大门”已经打开,世界向我们走来。
编辑:陶子瑶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