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首页 > 民生 > 正文

这片田野 充满希望 ——郴州市“三农”工作综述

作者:全媒体记者 黄婧雯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5-23


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5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一;

全市已开工做优“一桌郴州饭”有关农业产业项目199个、总投资142.6亿元;

目前,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10大提升提质工程、30项工作任务和101项分解任务正加速推进;

截至4月底,全市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监测对象9737户21923人,无一人致贫返贫……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精彩开局之后,农业农村怎么发展?乡村振兴怎么干?放眼郴城,这片广袤的田野,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守住“三条底线”

4月,记者走进苏仙区五里牌镇新塘村,看到3台插秧机齐上阵,秧苗移栽速度快了、效率高了,种粮大户曹丽芳喜上眉梢。

今年,曹丽芳的428亩连片早稻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植。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让她更有信心了。

在苏仙区,为鼓励早稻生产,对种植早稻30亩以上的种植户按照每亩200元进行奖补;对流转退草耕地50亩以上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流转受让方给予100元/亩的流转资金补贴;对撂荒地修复及复耕复种5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200元/亩的奖补,对耕地抛荒治理示范点给予每个5万元奖励;积极评选区级优秀种粮大户,对评选出的优秀种粮大户,每户奖励2万元;积极落实中央发放实际种粮农户一次性补贴,重点倾斜支持早稻生产。

粮食稳,天下安。这个春天,郴州上下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面推行“田长制”,全市上下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出台了稳定粮食生产10条强化措施和16条具体措施,推行“四单”“四稳”。截至目前,已播种粮食面积207.51万亩,完成省定任务的43.85%,其中早稻已播种面积107.96万亩,完成省定任务的104.82%,中稻已育秧可移栽大田面积68万亩,旱粮已播种面积86.61万亩。

同时,我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让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横江村的李光明一家解决了大难题。

李光明原在佛山市务工。2021年1月,回家后突然发病,后确诊为突发性脑梗死。5个月的治疗结束后,李光明花了7万余元,儿子李文豪也不得不辞职回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难。2021年7月,李光明因病纳入监测对象。

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及时进行帮扶——先后为李光明申请了单人低保二类,安排李文豪在小学代课,又为一家人申请了防贫保险理赔和半额代缴医保。经各方帮扶,2022年李家人均纯收入10528元,4月风险消除退出监测对象。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开展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和“万企兴万村”“万企帮万户”行动。截至4月底,全市已建成就业帮扶基地61家、就业帮扶车间561家,分别吸纳贫困劳动力1942人、4923人;全市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监测对象9737户21923人,通过帮扶,无一人致贫返贫。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基本医疗参保100%完成。

强产业 乡村振兴“有里子”

在宜章县梅田镇下塘村,黄凤兰引进了赤松茸进行种植。2021年,黄凤兰将赤松茸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一年用工工资就超过了100余万元。小小的赤松茸,为村民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

而在资兴市清江镇青草村,柑橘才是村民致富的钥匙。每年10月,橙黄的蜜橘挂满枝头,村民为了防止蜜橘晒伤,还会给它们穿上反光膜做的“防晒衣”。蜜橘品质高了,销路也更广。靠着一个个蜜橘,2021年,村里的人均纯收入2.8万余元,户平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乡村产业强,乡村振兴才“有里子”。

当前,我市集中力量打造以蔬菜、柑橘、茶叶、生猪“四大百亿”产业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并推动粮食、烤烟两大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其中,“四大百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在县域层面,大力支持苏仙栖凤渡鱼粉、桂阳坛子肉、安仁和桂东中药材等县域特色富民产业,构建起“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格局。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明确了促进红色文化交流交融、特色产业协同联动等7大重点任务,2022年全市实施的72个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6.85亿元,全市“湘赣红”品牌授牌企业已达24家;我市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61家,数量居全国第二;还建成了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5个。今年一季度,喜讯传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郴州配送分中心完成农产品销售量2.2万吨,在大湾区以外的同类平台中名列前茅。

今年,我市更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国粮·湖南饭”的决策部署,出台《郴州市培育农业品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2022年郴州市农业品牌建设工作要点》,推出“一桌郴州饭”,培育地道“郴品郴味”品牌,打造“农业+餐饮”业态。

4月25日,“郴品郴味”产销对接签约仪式上,30余家基地与长沙海吉星、红星大市场、大河西农产品物流园等重点批发市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50余种优质农产品与长沙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兴盛优选在长沙累计销售郴州特色农产品近5000万元。

“郴品郴味”,正大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美丽乡村 记得住乡愁

竹篱笆整整齐齐、树木郁郁葱葱、路面干净平整……在安仁县华王乡,美丽乡村初现雏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全乡共拆除危旧房屋143间14257平方米,在村道组道两旁种植木芙蓉、柚子树2000株,旱厕改建水厕205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样的美丽乡村,郴州还有很多——我市创建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分别达90个、297个、820个。

放眼郴州,生态宜居特色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西河,就串起了一道格外美丽的风景线。

我市统筹西河沿线,高点谋划、高位推进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确立了“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力争到2024年把西河沿线打造成全国知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知名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特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乡村治理标杆、“幸福河湖”胜地,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崭新之路。目前,10大提升提质工程、30项工作任务和101项分解任务正在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

成效初显。今天的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风景宜人,成为市民拍摄婚纱照的胜地;苏仙区许家洞镇河头村的莲山庄园热闹非凡;桂阳县太和镇车田村里,河水清了,河道宽了,河堤上种下麦冬,还新栽了果树;桂阳县黄沙坪街道柏树村正积极打造“漫步西河”智慧农旅项目,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同时,在美丽屋场建设工程的推动下,村里多了一批“小菜园”“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游园”,西河沿线34个美丽屋场初步建成,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3.1%。

美丽乡村建设中,规范建房是重要一环。临武县汾市镇北岸村的唐安法,一家12口人挤在60平方米的房子里,急需建房。建房申请未批之前,有人劝其边申请边动工,唐安法却说:“还是等镇里批下来再动工,这样既合法又合规。”

目前,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郴州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管理的通知》等,因地制宜做好“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市累计建成卫生厕所83.68万户、农村公厕4599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37%。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更离不开高效乡村治理。2020年,北湖区就公开选派了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均为4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年轻干部的到来,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不仅如此,我市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市村党组织“五化”建设达标率为98.6%,软弱涣散党支部实现动态清零;全面推行党群连心“五个到户”,8万余名乡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71万余户……

如今,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更将“我们村”当“我们家”来爱护。近年,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油塘村对小巷进行庭院改造,并就地取材,用原石、废旧砖头等修饰门前荒地。20余名村民还自发组成了保洁队伍,不定期维护着村里环境卫生。

编辑:曹琛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郴州日报社郴州新闻网  地址:苏仙北路郴州日报社大门旁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