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首页 > 时政 > 正文

新春走基层|稻鱼养殖新尝试

作者:全媒体记者 郭亮廷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1-31


1月30日,记者乘车沿着蜿蜒的郴仰公路,穿过山林,历经近2小时,来到北湖区仰天湖瑶族乡永春村。

永春村海拔1200多米,山脉相连,梯田环绕,气候凉爽,素有养殖禾花鱼的传统。每年9月禾花鱼上市之时,自发来村里品“鲜”的市民络绎不绝。

“我们村的禾花鱼不愁销售,每年都是供不应求。”记者与该村村支书刘水清边走边聊。他指向不远处的田地介绍,“那是我们申请的郴州市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项目,现在正是春耕时节,大家忙着翻耕、育苗,积极为稻鱼共生做好准备。”

2019年,永春村在稻鱼共生的基础上,提出“井字沟、一字沟鱼窖”养殖新模式,打造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这样行吗?”“要是失败了,谁来赔损失?”“还是先看看。”……听闻新模式的推广,质疑声在村里蔓延。

兴高采烈地推广,却迎头被浇了冷水。这时,近50年党龄的党员刘早训站了出来:“我相信你们。”

刘早训参过军,修过铁路,当过乡村医生为村民治病,也曾是村里放了近20年电影的放映员,那时他曾是村民追捧的“星”,为人厚道善良,一直深受村里人的尊敬和爱戴。

“刘老,我们这个技术,既可以提高禾花鱼的产量和质量,又能促进水稻的生长。”说起这个养殖新模式,刘水清很是激动,“我们现在准备搞示范基地,带动这项技术在全市推广。”

“如果试验失败,你的损失我们没法保障呢!”刘水清小心翼翼地对刘早训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对于“新鲜事物”,刘早训思考了一会说:“你们有干劲、有冲劲,我家里的2亩稻田,你们拿去做试验吧。”在刘早训的支持和带动下,许多村民都参与进来。很快,108亩的试验基地迅速建成。

通过不断的试验、探索、研究,这项技术于2020年成功,并实现稻鱼双丰收。“稻谷饱满、增产,鱼大肉肥。”刘早训和村民尝到了“井字沟、一字沟鱼窖”稻鱼共生增产增收的甜头,当年净赚6000多元。

“现在村里80%以上的稻田都在使用这项技术。”刘水清介绍,2020年,永春村示范基地的108亩,与往年相比,每亩稻谷增产100公斤左右,每亩稻田禾花鱼的产量比往年多了20公斤,分别增收2400元、1200元以上。

2022年年底,刘水清收到一个好消息,永春村申报的郴州市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项目获批,将在全市推广养殖模式。他欣喜地向记者介绍:“我将继续坚持带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着力打造稻鱼共生的样板,以高质量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郴州日报社郴州新闻网  地址:苏仙北路郴州日报社大门旁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