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时政 > 正文

深度|乡村振兴的支“郴”力系列报道③大地写青春

作者:全媒体记者 陈莉 王路莎 唐思思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5-04


《郴州日报》2023年5月4日04版

青春何以绚丽,又该如何书写?

乡村大有可为,青春活出精彩!

在郴州,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群想干事、会干事的年轻人选择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他们学以致用,在农村创业、耕耘,成就一番事业,用行动作出了“时代使命,舍我其谁”的铿锵回答。

从“洋专家”到“田秀才”,他让农业搭上互联网快车

初见何其龙,在4月底一个春风和煦的上午。

湖南生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旁的试验田边,刚插下去的秧苗正拔节生长。

何其龙站在田边,连说带比划,介绍他对种植稻米的观察和探索经验,滔滔不绝。黝黑的肤色,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种田多年的农民。

殊不知,出生于1989年的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海归”。

2013年,何其龙从韩国庆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回国后,先在江浙一带的一家外企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并且成长很快。如果按照这样的人生剧本,他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土木工程师。

但2014年,亲人的再三劝说和对家乡的思念,让他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精彩生活,回到了安仁这个小县城,任职于生平米业,从“洋专家”变成了“田秀才”。

生平米业是安仁县一家集优质稻选种供种、订单种植、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而何其龙的工作,说白了就是跟土地打交道。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20年,何其龙从事农资推广工作后,走村入户的他发现,乡下的农机手操作农机作业时,距离远、耗时久、耗费高。且不少种田大户几乎购置了每一种农机设备,却只能自己用。

“购买一台设备得花八九万元,这对农户来说根本不划算!”何其龙决定要改变农村农机利用率低、农机订单成本高的现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何其龙根据自己的经验,一头扎进办公室,花了两个多月自学编程,将想法付诸行动。

他模仿滴滴打车的模式,借助互联网优势,打造了“共享农机”的概念。从2021年3月份开始筹备,到7月份开发,最后在10月份慢慢完善,就这样,一款能提高农机使用率、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户效益的“农机一键达”平台终于亮相。

“有了这个小程序,我可以提前预约,也可以及时联系,基本不会误事,真的很方便!”使用过“农机一键达”服务功能的种粮大户和农机手都赞不绝口,种粮也变得更划算。

当农户需要时,直接在微信小程序里登录“农机一键达”,就可以了解到周边农机的具体情况,查询附近空闲农机手,发布作业需求,帮助农户定位到具体的田地位置、面积、分布情况、作业情况。

“你要哪一台农机,直接联系他,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作业。”何其龙介绍。

“农机一键达”将农户和农机信息资源整合,线上就近下单、接单,通过与农机销售商合作,邀请商家入驻,为农户降低购买农机的成本,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成功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解决了种粮大户的农机设备闲置率太高与散户找农机设备相对困难的供需矛盾,大大增加了农机利用效率。

看着自己研发出来的小程序广受好评,何其龙备受鼓舞,他继续邀请专业人员和自己一起优化小程序的各种功能和服务,并成功推出具有“农机一键达”功能的App,使用更简单、方便。

有了这个App,不仅方便了农户和农机手。政府也可以通过“农机一键达”获取种植户种植面积和种植成本等基础数据,为制定惠农政策提供相关依据。该产品2022年荣获郴州市创新大赛第一名、第八届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目前已有注册用户1000多人。

“农业真是一个拥有非常广阔前景的行业。”何其龙说,自己钻进了农业的世界,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有收获,这个“田秀才”,他这辈子当到底了。

从企业家到村支书,他做好村民信赖的当家人

在桂阳县仁义镇大湖村村部门口,有三道绿色的风景。

一道是紧挨院墙的挂果在即的油茶树;另两道是马路两旁,叶肥且绿的烤烟以及花开正艳的玉竹。

阳光下,绿浪起伏。一身黑色运动装,留着利落短发的侯勇托起一片烟叶仔细观察,眉头微皱地说:“这片旱地的烤烟没种好,烤完后烟叶上会有黑点,卖的时候价格会受影响。”

这位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并非烟农,而是大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侯勇是地地道道的大湖村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桂阳县城,先后创办健身房、保安服务公司等,成了县里小有名气的青年企业家。

成为仁义镇最大的一个村的当家人,起初并不在侯勇的人生规划里。

2020年,正值村里换届,镇、村干部纷纷上门劝说,希望侯勇回村参选。

回村任职,意味着经营的几家企业自己无法管理,经济损失是最直接且真实的。一开始,侯勇是拒绝的。

可想要带领家乡父老共同奔小康的宏愿最终却占了上风,几经思想斗争后,侯勇放下他逐渐壮大的事业,带着年轻人的激情与创业者的闯劲回到村里。

从经营企业转到村委会工作,面对全新的领域和各种繁杂的事务,侯勇没少吃苦。

起初,在处理每天不断发生的用水、修路、修房、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等“小问题”,侯勇试图和村民讲法律,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好在前辈给了侯勇一个建议——“基层的事,就要多走动。”

按照这个办法,侯勇积极走访村民,对村民提出的问题都尽心尽力、想方设法解决,用最短的时间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我原来比较急躁,基层治理磨炼了我的性格。”侯勇也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就是三讲:讲感情、讲道理、讲法律。

作为郴州市城乡风貌提质的重点村,拆违拆旧是对侯勇的考验。

为解难题,侯勇带头示范,二话没说将自家的老房子和爷爷家的老房子拆了。

“房子住了这么多年,拆了心里也空落落的,好在父母支持理解我的工作。”侯勇说。

面对不配合拆房的村民,侯勇先是带着村民组长上门做工作,再组织近邻上门劝说,再不行就发动亲友来帮忙,总之,一定要把问题顺利解决。

2021年以来,大湖村委会针对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筹资600多万元硬化了通村公路和大街小巷、安装了太阳能灯、沿街砌筑了垃圾池,还完成了莲花片和大湖片12个组自来水入户、污水排放和灌溉井群建设及管网配套工程,等等。

侯勇不仅重视让村民感受到水、路、电等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实惠,还关注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村里修建了新文化广场,配备了篮球、羽毛球网架、乒乓球台、各类乐器音响等文化体育健身器材。

发展产业搞经济,是侯勇擅长的事。

烤烟是整个仁义镇响当当的招牌,大湖村的种植面积能排进前三。但考虑到烤烟产业发展的上限明显,侯勇萌生了通过发展其他产业突破“上限”求突围的想法。

他将目光投向大湖村那片全镇面积最大的山地。侯勇引进企业,在村里发展油茶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2000亩。

2021年,村里又发动村民种植脐橙1000亩,中药药材合作社也组建起来,种植黄精、玉竹近1500亩。

侯勇还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集中流转耕地200亩,在大湖村成立支部农场,培育稻种,既解决耕地抛荒又探索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

“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达到75万元!”回村工作三年,侯勇的企业每年收入都在减少,但看着村集体经济每年上个台阶,侯勇心满意足。

“村里发展产业,国家有扶持政策。产业起来了,留守老人还能挣份收入……”细数村里的发展,侯勇感触颇深,滔滔不绝。

晌午阳光正好,行走在一望无垠的烟田,脚下的运动鞋早已沾满泥土。望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侯勇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心愈发坚定。

“乡村有发展,我们奔头足!”侯勇笑着说。

从出校门到进村门,她成为了最美的新沙洲人

临近立夏,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柰李园里,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绿宝石”挤满枝头。

一大早,沙洲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熊思晨套上红马甲,骑上那辆“三手”电动自行车出了门。今天,她和沙洲志愿服务队的其他小伙伴要一起帮种植户给柰李疏果。

简单学习了疏果技巧后,熊思晨小心翼翼地把拥挤果、小果、残果、病果摘掉。城里娃干农活实属头一遭,她有意放慢进度,生怕伤了村民的“致富果”。

忙完农活,走出果园,一位坐在路边休息的老奶奶喊住了熊思晨,硬往她手里塞来一个又黑又圆的马蹄。

“感确恩(谐音,沙洲话,‘谢谢你’之意)!”熊思晨顺势坐在紧挨老奶奶的一块大石头上,用方言和老奶奶愉快地聊了起来。

熊思晨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宜春人,去年8月作为省委选调生驻沙洲工作,不到半年便学会了当地方言。 “好多老人家只会说方言,如果我不会说,一些入户走访、为民办事的工作根本开展不了。” 熊思晨说。

熊思晨还坦言,电动车是之前两任选调生留下来给她的“三手车”,做农活、讲方言则是她向村民偷师学到的。

善学是25岁的熊思晨的一大优点。

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本科时,熊思晨曾参与学校“千人百村”社会实践活动。她前往江西吉安的一个贫困村,与扶贫工作队同吃同住半个月,看贫困乡村的实情,听村民真切的民声,感受扶贫工作的艰苦。

这段经历,让熊思晨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有人去接力完成。她坚定地认为:“青春,就该到基层去锻炼、到乡村去成长。”

2022年,熊思晨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先后考取山东、湖南等地选调生,也拿到北京、广东等地的国央企offer。几经考量,她还是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终选择了距离家乡较近、选调生政策更符合其职业规划的湖南。

出了校门直接进到村门,熊思晨成了基层 “新兵”。

党校培训结业时,当得知自己的驻点地是沙洲,熊思晨一方面为自己能到“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工作,而欣喜自己中了“彩票”;另一方面,她也深感重任在肩。

8月21日晚到沙洲。第二天,熊思晨便进入角色,着手工作。熊思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村支书工作。撰写材料占据了她绝大部分时间,但也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白天值班为村民办事、晚上入户走访,组织评选表彰、大型节会等活动,开展助农服务、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晴天防火灭火、雨天防汛备汛,客人来了做接待讲解,村民想找工作帮忙找机会……在沙洲的每一天,熊思晨忙碌且充实。

想着沙洲游客多,附近村的村民常来沙洲办事,熊思晨还主动给自己加任务,在周末值班、加班。在沙洲,短短数月的基层工作经历,虽只是日复一日地做着一些小事,但让熊思晨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有了更务实的理解:“为了服务好群众,基层干部必须拼尽全力。”

熊思晨看到,沙洲村推出“湘妹子能量家园”积分制度,激发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她更看到,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电商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就业工厂,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这些,有她的一份小小的助力。

今年1月11日,在沙洲村2022年度“十项最美”表彰暨村集体经济分红会上,熊思晨身披绶带获评“最美新沙洲人”。那个曾经的中国农村建设的旁观者,已真正蜕变成了乡村振兴的探索者、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熊思晨将奖牌放在宿舍的书桌上,一进门、一抬头就能看见,她将这一荣誉视为沙洲对她的欢迎、认可和激励。

“我就是沙洲人!”现在的她,骄傲地以沙洲人自居。

为更好地服务沙洲村民、建设美丽沙洲,熊思晨常常觉得“本领恐慌”: “以后,我要继续多向领导同事学,多和村民聊天,才能不辜负自己的期望和使命!”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

□ 叶开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先生当年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披荆斩棘、舍生忘死、奋斗不止,成为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越来越多像何其龙、侯勇、熊思晨这样的青年,主动扎根农村,深耕农业,当好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先锋兵”,在拼搏与奉献中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勃勃的“青年力”。

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闯劲足的广大青年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基层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为种植户送去技术,将服务带到群众身边。过往实践中产生的丰硕成果,正是青年人才助力基层发展的生动注脚。

人才成长有其自身规律,未受风雨洗礼,往往难当重任。基层可以为青年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而青年需要在基层火热的实践中上好“千金难买”的成才课。

面对新时代中新“考卷”、新“考题”,广大青年首先应该筑牢“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乡村之美,离不开山川秀美、稻田金黄、草木摇曳、净水蓝天,各种各样的丰富色彩是乡村的“亮色”,“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宜居宜游是乡村令人神往的“秀美”。筑牢“绿色发展”思想,以思想引领推动行动落实,为美好乡村的建设注入力量。

如果说绿水青山、小桥流水是乡村的“外在美”,那么乡村的文明风尚就是乡村的“内在气质”。乡风淳,则乡村兴。乡村建设需“内外兼具”,以整体的提升和蜕变推动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跨越迈入“快车道”。作为青年,要以厚植乡风文明为目标,强化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责任,培育良好的文明风尚。

“墩苗”越实,人生之路方能行稳致远。眼下,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蕴含着宝贵的实践机会。在农村基层的广阔天地中,青春大有作为。青年人不仅将会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也会是受益者。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