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1月3日A03版
企业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项目园区里,工程机械往来穿梭;签约现场,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乡镇村庄里,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湘南民居……回首2023年,一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郴州的广袤大地上徐徐铺展。
202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四大体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开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提供强大动能。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这是一个个令人欣喜的“镜头”:
在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200台自动叠片机、30台自动模切机以及50台正侧封一体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我们将以新建成的年产5亿瓦时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智能化项目为基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创新,研制出更多特色系列的专精特新高端智能化锂电池产品及解决方案,为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贡献力量。”该公司总经理纪铁荣说。
在湖南百德金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所有生产设备已经全面入驻,工人们正在进行试生产。该公司是一家专注稀贵金属产品研发、冶炼和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综合性集团化企业。2023年3月,该公司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金川铜业,合作稀贵金属精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8.4亿元,一期项目于2023年12月底竣工投产,年产值可达10亿元,全部达产达效后,公司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这些企业蓬勃发展的“拼图”,组成了全市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崭新局面的精彩画卷。
▲卓汉(湖南)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在生产特种胶带 (欧阳常海 摄)
2023年年初以来,我市将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长点工作纳入全市十大重点工作、打好“发展六仗”、聚焦“四大定位”、打造“四敢”环境等重点工作进行整体部署,重新明确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长点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以制造业为骨干的“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持续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文化旅游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锂电、现代装备两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数字产业。通过做好“集中、集聚、集群、集约”文章,推动产业由上游向下游、低端向高端、零散向系统、传统向现代、特点向特色集群,实现土地资源、能源要素、环境容量、园区机制、服务集约高效,梯度培育优质工业企业,精心打造优势产业链群,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科技赋能。
2023年11月28日至29日,市委书记吴巨培,市委副书记、市长阚保勇率队前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开展考察学习交流活动,考察期间分别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这场高校行,充分释放出了我市把科技创新融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信号。我市将聚焦高能级平台打造、产学研链条贯通、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三个重点,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破零”、产学研合作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科技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方案”打造这六篇“文章”,用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做大做强做活县域经济
青砖黛瓦间,村史馆、有声图书吧、农耕体验馆、围炉茶馆……农耕古韵和时尚新潮在沉寂许久的古村交汇,唤醒了“沉睡”的文化底蕴,带旺了乡村人气。
2023年年初以来,北湖区坚持政府引导、镇村组织、市场运作、群众主体,成立“唤醒老屋”行动议事协调机构,制定“唤醒老屋”行动“1+N”政策体系,采取整体运营、以房入股、托管经营等十种模式,打造第二居所、创作空间、手工作坊等乡村场景,引进黑米姐姐、小埠大院、湖上云居等餐饮民宿、文旅业态29家,流转盘活闲置房屋127栋。其中,华塘镇塔水村一组采取整组腾空、整体出租、集体入股等方式,引进枝青乡村度假酒店项目,可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每年增收40万元以上。
▲枝青乡村度假酒店(欧阳常海 摄)
放眼整个郴州山乡大地,像北湖区一样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让空心村变身网红村、闲宅成民宿餐饮、老屋入驻“新村民”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据统计,通过综合运用保护、修复、整治等措施,开展“唤醒老屋”行动,全市共唤醒农村老屋1186栋。一幢幢破败的房屋重焕新生,成为农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城乡地域限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开展“唤醒老屋”行动,恰恰就是让乡村沉睡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将乡村的“冷资产”转变为“热财富”,不仅促进了当地资源利用、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留住乡愁、发展经济的有机统一,而且有效推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我市加快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因县施策,对各县(市、区)进行精准定位,做强做大做活县域经济。
无论是引导工业主导型的资兴市重点打造硅石新材料、大数据产业,桂阳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智能家居制造,永兴县重点发展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嘉禾县重点发展绿色智能铸造,文旅融合主导型的宜章县重点发展文旅、氟化学新材料,汝城县重点发展红色文旅、温泉康养;还是构建各具特色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做足“土特产”文章,重点打造蔬菜、柑橘、茶叶、生猪“四大百亿产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创响临武鸭、东江鱼、桂东玲珑王茶、永兴冰糖橙、桂阳五爪辣等农特产品品牌,均是我市以差异化为突破口,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缩影。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不畅通、跨部门矛盾调解信息数据难打通等问题,2023年7月1日,我市“一站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百姓解忧站”)上线。该系统以老百姓需求为导向,突出便民利民特点,创新线上解纷模式,推动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受理事项分类处理、处理过程全面掌握、掌握信息即时反馈,实现群众反映诉求一键操作、各类数据信息一网汇集、分析研判预警一图可视、矛盾纠纷调处一体调度,对老百姓身边的矛盾纠纷发现早、处置快、效果好,做到了“百姓有需求,一站解忧愁”。据统计,该系统自上线以来,已累计处理各类诉求4.3万件,真正实现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一站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百姓解忧站”)的上线是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系统思维全新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链条的缩影,也是我市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依法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平安创建,不断筑牢安全稳定基石的具体实践。
耕地和粮食安全是红线,也是底线。为此,我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永兴县湘阴渡街道堡口村的稻田(欧阳常海 摄)
2023年我省下达郴州市粮食播种任务面积473.3万亩,其中早稻103万亩、大豆17.4万亩。目前我市各类作物播栽任务均已完成,夯实了丰收基础。在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同时,我市还抓好秋冬种油菜生产任务,科学指导机械化生产作业时段和方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冻害,确保本年度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同时,根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提供的数据,省委审计办《警惕部分县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现象》反馈问题(“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第一批问题)519个,已于2023年6月30日全部整改到位。省田长办下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存量问题共1654个,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1552个,整改率93.83%。
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守牢耕地和粮食安全底线都是我市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
2023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郴州上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守牢耕地和粮食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安全生产和社会安定底线,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这场硬仗,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3年年底,在嘉禾县普满乡雷家村,村里的老党员、19巷巷长雷细苟,帮村民化解了因新建房子的房檐比之前多修了一尺而与邻居所发生的纠纷。
据了解,雷家村根据村民住房分布等情况,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区、36条巷道。每条巷道覆盖6户至15户村民,设巷长1名,个别巷道设副巷长,通过“村干部包片、巷长包户”的方式,全覆盖管理村庄每条巷、每户人。雷家村把“巷长制”管理模式与片组邻“三长制”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群众服务。巷长同时也是邻长,巷长(邻长)们主要负责相应巷道的卫生清洁、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处、村规民约执行以及协助村里阶段性重点工作等。自该村2020年推行“巷长制”以来,雷家村的巷长们帮助群众解决矛盾和问题200余件,宣传各类政策100余次。
像嘉禾县普满乡雷家村这样通过片组邻“三长制”及时解决民情小事的场景,每天都在郴州的社区、村庄发生。
▲城市大脑(曹高林 摄)
基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冷暖,看似“小治理”却关乎“大平安”。
为此,郴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强体系、强功能、强队伍、强品牌、强保障机制,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制”,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行动,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管理,全面打造郴州党建工作品牌,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夯实基层基础是固本之举,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同样也是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有力的支撑。
2023年2月27日,郴州“城市大脑”启动上线,使郴州开启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治理城市的新征程。
郴州“城市大脑”围绕“1+3+11+N”的数字城市建设架构体系,以“一中心三平台”为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将分散的政府、企业、社会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赋能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N类业务应用场景,让数据“统起来”“通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强起来”,构建了便民服务“一端即办”、产业招商“一图展示”、惠企政策“一口兑现”、土地要素“一站选购”、城市治理“一网通管”、应急指挥“一键调度”等特色行业应用,城市服务由便捷式向增值式升级,城市治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不仅打造了数字化治理的“郴州样板”,还为郴州开启了一扇直通e时代的新景之门,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构建“四大体系”,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郴州综合实力、增进人民福祉的基础支撑和根本保证。如今,郴州正立足在构建“四大体系”重要任务上,把产业抓上去,深度推进城乡统筹,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郴州,未来可期。
编辑:谢莉娜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