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人。因此,“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2023年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因为作业、课外兴趣班等多种原因多沉溺浅阅读,功利性阅读盛行。阅读,变成了学习的附属品和争高分的捷径。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功利化阅读大多表现为以提升成绩为目标,把阅读当作一种备考方式。家长希望孩子喜欢课外阅读的理由是有助于学业、获取有益的内容。比如,有的家长认为读书陶冶的不是情操,而是写作文时金句的来源;有的家长则关注课外阅读能让孩子的语文成绩有多少提升,读书多了考试阅读题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做出来。现在学生阅读长篇小说少,重点阅读的都是会考试的内容。加上在一些数字平台上,孩子阅读只是为了完成打卡、为了排名,这都会对阅读本身产生一定的异化。
如何让阅读摆脱功利化,让孩子真正享受阅读?笔者觉得学生阅读应该摒弃应试思维。
老师家长要明确阅读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高分,而在于它不仅能获取知识、启发思维、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还能加强道德修养、不断进取向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滋养自己的灵魂,在独处时能守心自暖不孤单,在群处时亦有内心的一片安宁。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读书不只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寻找更广阔的世界。
学生阅读要“广”更要“深”。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推出一系列分享阅读书目,其中包括一些必读书目,考试时会考到相关内容。为了完成每个学期的书目阅读任务,为了应付相关的考试,学生阅读多是囫囵吞枣,书读了不少,其中之意却理解得少。学校老师应该多安排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布置思考性、调研性的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不仅“广”而且“深”。
学生应减少“打卡”式阅读。为了保证学生认真阅读,学校每天会安排阅读打卡任务,包括阅读书目、阅读进度和阅读感想。学生每日为了“打卡”而读书,流于形式,疲于应付。很多家长都认为,阅读打卡已成为负担,并不会对阅读数量或者阅读效果有实质性的帮助。
脱离应试思维后的学生阅读,应该是自由的、开放的,其载体也不应该仅限于纸质书籍,还可以包括故事音频、视频等更受学生欢迎的载体。阅读,不仅能看,还能听,不仅能画,更能“演”。学校老师应该多组织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讲故事、画画、演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来展现阅读成果。
教学需要套路,考试需要标准,但教学和考试的目的,终究是为了学生将来能在广阔舞台上自由创作、翩然起舞。所以,不能因为遵循套路、循序渐进的教学考试,就让孩子们失去了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的想象力及能力。学生阅读应摒弃应试思维,让孩子打心眼里爱上阅读才叫香。
编辑:段王洁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