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芙蓉国评论|立足实践 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通讯员 郭晋 胡丹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4-12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其内涵是新型劳动者队伍、新型生产工具、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具有三高特点: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在新的物质生产巨大飞跃中塑造新的生产观念、产生新的人才需求、刺激新的经济增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粮食安全为前提。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什么是根,根是满足全国人民生产生活基本保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所有的科学技术艺术文化都是建立在生存保障基础之上。

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则要求更高素质劳动者。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必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需要能够熟练掌握和学习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如机器化技术通过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物技术通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智能农业技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等。人才培养要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强化人才政策,打造优质人才培育沃土,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又要重视对本地人才的培、育、留,加快把人才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让各类人才在本地落地生根、建功立业。

新型生产工具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做好科技创新知识积累和人才培养的文章,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提高地方科学技术发展就要依托于本地学校,学校老师是高素质人才,学校与学校链接的方式以农业大学、工业大学支援当地学校,使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实验室解决空间和时间问题,迅速完成知识储备和科学技术积累。理论是从经验中不断总结用于指导生产生活的规律,新型生产工具产生和承载需要地方一定的知识技术积累同时不脱离生产。学校老师可以更高效的学习新一轮高校先进技术和理论思想,一方面为当地知识技术积累做基础,同时反哺地方学生拓宽发展不平衡地方学生知识面和学生知识理论不脱产,另一方面通过高校先进技术理论实验到地方学校小范围地方实验后推广各乡村做容错测试,遇到问题能运用和学习新知识及时总结归纳和解决。

稳扎稳打,要坚定还要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新质生产力时讲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产业发展,既要立“新”,也要稳“旧”,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站在当前的时点上,我们既要警惕错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避免错过新一轮国际竞争和产业革命的窗口期,也要警惕各地一窝蜂地大干快上忽视市场需求,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重复配置,影响经济基本盘。纵观科技发展史,创新始终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从蒸汽机的发明打开工业革命大门,到电话、电灯的应用拉开电气时代序幕,再到电脑网络的普及带来信息社会,一轮又一轮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以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编辑:段王洁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