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文明 > 正文

人民功臣李解珍

作者:通讯员 徐宝来 何勇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4-22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编写团史时,全团新老战友通过各种形式热烈开展“学英模、扬军威”活动,请书法家题写“向一等功臣李解珍连长致敬:人民的功臣。”

“官桥”子弟兵

李解珍,1950年11月29日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卢阳镇官桥村,父母均为农民。1969年1月应征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月毕业于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

在部队服役期间,李解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教导队副大队长、正营职参谋,曾2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受连嘉奖1次、营嘉奖3次、团嘉奖2次、师嘉奖2次;1976年参加四川省松(潘)、平(武)抗震救灾中,成绩显著,荣立一等功一次,并分别出席了军庆功授奖大会和四川省松(潘)、平(武)抗震救灾群英大会;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出席了军祝捷庆功大会。

1985年底转业,分配到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工作,先后任团委书记、人事处主任科员。1992年9月调任中国投资银行湖南省分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1992年12月被评定为经济师。曾被评为全省建行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建行优秀党务工作者、长沙市优秀治安责任人。

1999年3月转入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工作,任监察处处长。

震情就是命令

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松潘、平武之间发生震级为7.2级的强震,震中就在松潘小河,有感范围最大半径1140公里,平均半径690公里,震区涉及南坪、北川、平武及甘肃文县等地。

地震发生的当天深夜,四川省军区的几辆吉普车急速向平武进发,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抗震救灾;四川省地震部门迅速派出6个地震现场考察组和地震现场震情监视分析组,连夜奔赴现场,开展地震宏观考察,进行现场监测,对后续地震作分析预报,为抗震救灾服务。

1976年8月17日凌晨4时许,中共中央向四川省委电话指示,要求“在四川省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党政军民各方面力量,抢救受灾群众”。

灾情就是命令!8月17日,驻蓉部队某部,阿坝军分区驻川西北草地骑兵某部,驻绵阳、广元地区某部及绵阳军分区所属部队,从四面八方迅速向地震灾区进发。驻川空某部、武汉空军某部派出飞机6架次飞临灾区上空了解灾情,空投救灾物资。

李解珍所在部队在参加松潘、平武抗震救灾中,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顶着大雨,冒着余震和塌方,迎着滚石,攀登悬崖绝壁,穿越泥石流,多次率领小分队单独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艰难险阻,深入震中查震情灾情,转移解救受灾群众,抢救保护国家财产,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冒着6.7级余震抢险

李解珍为了查明震中位置,了解受灾情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战斗。1976年8月19日10时,部队到达震中区的松潘县小河镇,他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放下背包,立即带着两名战士到距小河镇八里的白岩查震情灾情。当时大地还在抖动,岩石还在崩塌,紧贴山崖沿涪江而上的小路已完全破坏,有的地方形成断岩绝壁,有的地方被塌方挡住去路。

他一心想着灾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趟泥流,闯险区,攀绝壁,绕断崖,迅速赶到白岩,查明了震情灾情。

1976年8月22日5时49分发生6.7级强烈余震后,小河镇外滔滔的涪江断流,团前方指挥部命令李解珍率领架线班副班长和七连7名同志组成的小分队沿江而上,迅速查明这一情况和小河至白岩一带震情。在大雨倾盆,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他接到命令后,立即带着小分队向白岩方向奔去。走到陈家坝北面,对岸山崖崩塌、乱石横飞,脸盆大的飞石劈头盖脑地向小分队打来,李解珍面对险情,镇定自若,机智地指挥同志们迅速跃入旁边两个大石头后面。对岸石头雨点般地不断向他们隐蔽点飞来,打在大石头上,四处飞溅。这时前面的道路已被堵塞,李解珍想到查清白岩情况,事关群众安危,必须争取时间,再危险也要冲过去。他叫其他同志隐蔽好,自己冲出大石头,躲过一块块飞石,查看了前进道路,然后指挥同志们互相掩护,分组跃进。闯过了大塌方区,又遇上了清水沟泥石流的阻挡。清水沟两侧都有20多米宽、正在蠕动的泥石流,中间是3米多宽的激流,水卷着石块直泻江沟,过沟有被泥石流陷下和急流卷走的危险。李解珍带领两名战士组成突击组首先跳进齐腰深的泥石流中,双腿陷进去拔不出来,就用双手扒泥爬过泥石流,胳膊和腿都划了许多道口子。他忍着疼痛爬到沟中间,用棍棒撑跳的方法越过了3米多宽的激流,接着指挥其他同志过沟。就这样,他们突破一道道险阻,从小河沿江而上,一直查看到白岩,发现白岩垌方截断滚滚的涪江,水位已提高到12米左右,白岩生产队一些社员的房子已被淹没,雨越下越大,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威胁着小河镇的安全。李解珍一面派两名同志返回报告情况,一面组织其他同志继续查看监视震情。领导机关根据他们的报告,立即做出了将小河镇及其附近1500多名群众转移到涪江对岸青桠子山上的决定,并采取了防洪措施,确保了涪江下游小河镇一带群众的生命安全。

护送地震专家组

李解珍率领小分队在查看白岩震情时,在杨辣子坝遇着省地质局地震专家考察组及其护送他们的民兵,共16名同志去水晶镇向中央和四川省慰问团汇报情况,他组织战士帮助地震考察组的同志背背包、扛仪器,走到清水沟被泥石流和六七米宽的河沟阻拦。李解珍想:毛主席党中央等着我们汇报情况,宁肯自己承担千分险,也要将考察组安全护送回去。他带着两个同志从远处扛来三根泥石流冲下来的木杆,不顾个人安危,跳下齐腰深蠕动的泥石流,在过渡的地方搭起一道便桥,又和地震考察组的一位同志抬起一根木杆做扶手,让考察组的同志踏着便桥,手扶横杆安全通过了清水沟。来到油房坝前的黄水沟时,黄水沟3米多高的泥石流咆哮着从上游猛扑下来,李解珍指挥同志们急忙退到一个小山头上。泥石流一个浪头刚过,又冲下一个更大的浪头,一下就淹没了七八亩玉米地。泥石流越来越大,越聚越高,继续发展下去随时都有吞没山包的可能,在场的军民32人处于危急之中,李解珍组织同志们四次探路均未成功,然后又沿着黄水沟上游探查,找到了一个泥石流较窄的地方。他带着小分队把考察组、群众扶过黄水沟,发现考察组还有两位同志在对岸,他和排长谢国良又返回将两位同志扶了过来。

宣传中央慰问电

李解珍带着小分队和考察组同志战胜泥石流,闯过险阻,于当天下午6点钟到了油房坝生产队,这时油房坝生产队三面被七股泥石流包围,一面被汹涌的涪江挡住,处境十分困难。李解珍带着同志们不顾一天只吃了几个土豆的饥饿,向群众宣传中央慰问电,坚定大家同地震灾害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念。

转移油房坝321名群众

李解珍从地震专家那里获知,松潘震区山势巍峨陡峭,层峦叠嶂,河流强烈切割,多呈“V”形谷,基岩裸露,阶地及现代沉积物不太发育,为强烈上升的剥蚀区。震区西部为松潘高原,东部呈阶梯状下降过渡到中低山区,反映本区是一个高原面解体、后期强烈上升的新活动地带。震区处于强烈上升的剥蚀区,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震后连续暴雨、崩塌、滚石、泥石流等灾害严重,使得交通阻塞、河流壅塞,房屋被破坏或冲垮,大量农田被毁坏。

第二天,泥石流、洪水更大、更猛了,情况更加危急。李解珍与大队党支部同志一起带领群众转移到较高的地方,横冲直撞的泥石流将要淹没这块地方时,他们又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一天转移了三次,保证了群众的安全。就在这天,他们还冒着大雨、余震、房屋倒塌的危险,帮助和组织油房坝大队群众从将要被泥石流冲垮的房屋中抢出土豆、小麦500多公斤。为了迅速将油房坝群众转移到涪江对岸安全地带。李解珍带着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在滚滚的涪江中搭便桥,便桥搭不成,他们就和对岸部队、群众一起架起溜索,将部分群众渡过了涪江。不多时,溜索桥基被汹涌的洪水冲空,眼看溜索有被洪水卷走的危险,为了保住桥基,迅速转移群众,他带领大家跳入涪江搬石头、填桥基,江水冰冷刺骨,浪一个接一个打来,他毫不介意,用石头把桥基垒得结结实实。他们连续奋战4天,和对岸的同志一起架了三道溜索,终于让油房坝321名群众渡过涪江,转移到安全地带。

“宁肯自己多吃苦,也要群众少受难”

在抗震救灾中,李解珍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作风,“宁肯自己多吃苦,也要群众少受难”。小河镇群众转移到青桠子山上,地方党委决定组织民兵护城。李解珍和谢国良想,保护国家财产是革命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便主动带着小分队担任守护的任务。在守护物资过程中,李解珍和谢国良组织小分队学习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觉做到秋毫无犯。被泥石流和洪水围困的军民,生活都出现了严重困难,他们吃土豆、南瓜、喝稀饭,许多同志身体都不好,有的还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尽管商店里摆着腊肉、罐头、药品,社员家里有蛋有菜,粮站里有粮有米,但他们宁肯自己吃苦、挨饿,也从未动过任何物资,还将小河公社党委送来的7个罐头、50公斤大米和团指挥部隔着涪江扔过来的27块压缩饼干、10公斤干粮,除罐头还给公社外,其余全部送给了受灾群众。

编辑:段王洁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