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我们的节日·五一|“五一”,郴州“非”常有看头!

作者:全媒体记者 邓智华 张睿 曾俊凯 通讯员 黄芳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5-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宝贵财富。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时间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见证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

“五一”假期,郴州各地开展非遗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展演等,让广大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古韵民歌引客来

图片

“一看姐的头,头发梳得溜。二看姐的眉,眉毛生得弯。三看姐的脸,面儿生得白……”5月2日,在嘉禾县晋屏镇雷公井村的嘉禾伴嫁歌传承基地陪嫁堂内,22名非遗传承人身着传统服饰,边唱边舞,伴嫁歌灵活的曲调、丰富的节奏、柔婉凄美的旋律,引得不少游客跟着学起来,现场气氛热烈。

“在这里,看着祠堂、民居、路亭等古建筑,能感受到岁月留下的痕迹,古朴的气息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自广东的游客潘先生感慨道,“原汁原味的伴嫁歌更让自己感受到来自历史沉淀、文化传承的独特魅力。”

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美誉。嘉禾伴嫁歌集诗、歌、舞于一体,全由女性用嘉禾方言土话唱诉,现有传统曲目1300余首,新创曲目100余首。2006年,嘉禾伴嫁歌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5月24日,嘉禾伴嫁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一’期间,每天都有陪嫁歌展演,每天展演的时间在9小时左右,深受游客喜爱。”雷公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气锋欣喜地介绍道,“‘五一’假期前两日,雷公井村共吸引了游客5000多人次。非遗展演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还带动了村里经济的繁荣发展。”

村里演祁剧 村民乐开怀

图片

5月3日,宜章县笆篱镇才口村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以才口村业余祁剧团为主的民间演出团队在台上大显身手,为父老乡亲献上了一顿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此次演出的曲目是《断桥》。《断桥》为祁剧传统剧目,是整本《白蛇传》中的一折,故事主要内容为:白素贞在金山寺与法海对战失败后,行至断桥,腹痛难忍。许仙、小青随后也都到达断桥。小青恨许仙负心,拔剑欲杀之。白素贞极力为许仙解释,并责备许仙薄幸。许仙羞愧难当,赔罪并表明心迹,三人终于言归于好。

尽管是业余团队,但大家的气势和认真劲丝毫不输专业队伍。舞台上,演员们妆发、服装精雕细琢,一颦一笑可圈可点,收获了父老乡亲的阵阵掌声。“《断桥》演得好!”才口村村民周大爷看完表演后直竖大拇指,“我们村能有自己的祁剧团,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很骄傲!”

笆篱镇才口村业余祁剧团成立于1980年,剧团现有学员23人,全部是才口村村民。作为一支民间剧团,该剧团的演员们一直没有间断过训练,经常受邀赴其他镇村进行文化演出。

当天,演出团队还为村民带来小品《猪舞》《不服输的人》等节目,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共度“五一”国际劳动节。

郴桂北路戏说唱美好生活

图片

“叫声岳母你听分明,张三我知错会改正,求你莫让刘英把婚离……”5月3日,在北湖区保和瑶族乡小埠村,郴桂北路戏戏剧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自编剧目《张三戒毒》,演员们颇具地方特色的方言道白,配合轻盈欢快的舞蹈,引得众多游客们驻足观赏。

郴桂北路戏戏剧团负责人、第五代传承人邓贤碧介绍,作为民间草根艺术,郴桂北路戏在郴州地区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郴桂北路戏融合了当地的方言道白、民间小调以及其他戏曲腔调,通过肢体语言塑造人物性格推动剧情进展,作为一种有说有唱、有歌有舞、以道白为主的草根艺术形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在‘五一’假期表演本土特色戏剧,既能增加节日氛围,也能更好传承和发扬我们郴桂北路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到众多游客前来欣赏戏剧,邓贤碧喜不自禁,“在自己开心之余,也把快乐带给来小埠游玩的游客们。”

“来到古村,吸引我的除了古香古色的建筑,还有郴桂北路戏。”携父母来小埠村游玩的市民周志超表示不虚此行,“它不仅用戏剧的方式介绍了毒品的危害,具有现实教育意义,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郴州文化的特色与魅力,作为郴州人我感觉很骄傲!”

花鼓戏曲进村 唱响湖湘文化

图片

5月3日,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在该县湘阴渡街道山冲村开展大型花鼓戏非遗展演,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此次展演曲目为《五女拜寿》,生动演绎了杨家兴衰荣辱的变迁。舞台上的演员将角色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角色形象立体而生动,台下的观众纷纷拍手叫好。

“花鼓戏作为湖南传统戏剧,是了解湖湘文化与历史的一个窗口。”村民李建军表示,自己从最初接触,到慢慢了解,最终爱上花鼓戏,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演出十分精彩,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总是能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来自武汉的游客刘一鸣对戏曲颇有研究,此次远道而来,只为了近距离欣赏这场表演,“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剧中主人公一同经历情感的起伏。戏如人生,我们欣赏的不仅是戏曲艺术,还能从中感悟人生真谛,这是非遗艺术的现实意义所在。”

据了解,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还将在高亭司镇板梁村、柏林镇马桥村继续展演非遗花鼓戏《福寿图》《刘海砍樵》等经典曲目。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