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精神价值追求,往往支配着青年的思维方式,影响着青年的行为选择,决定着青年的信仰,主导着青年的发展方向,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行动是最好的传承。青春属于有伟大梦想的人,但梦想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必须具备担当的宽肩膀和成事的硬本领。青年人应该在学习中创新提高,珍视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和付出,把小我融入大我,以奋斗的心燃烧最热烈的青春,在强国实践中和新时代一同出彩。
人要有志。《旧唐书·崔彦昭传》说:“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志”好像是千里之外的标杆,它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晋代思想家嵇康说:“人无志,非人也。”可见人贵在“立志”,贵在有志。有所创造的人必然是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经过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朝的学者王守仁也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往今来,大千世界,凡是有作为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注重人生的理想、志向和目标。“志”,就是“心之所指也”。也就是说,志,是指人们的心中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人们为达到奋斗目标所下的决心。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可见,理想和志向是鼓舞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青年时代是人生之春,豆蔻年华,精力旺盛,最易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和实践,只要立下志向,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就。数学家陈景润上初中的时候,就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出贡献。正是这个志向,鼓舞他奋斗了几十年,使他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古人云:“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是;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没有这种志、识、恒的统一,就没有拼搏、奉献的根基,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宏伟之目标。现实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志方式:一是立长志,二是常立志。立长志者,志一经立下,便犹如巨轮起航,任凭险滩暗礁,波翻浪涌,也要一往无前;常立志者,最初也有抱负,然而一遇到困难,便止步不前,或另寻“新志”去了。这类人一辈子将一事无成,庸庸碌碌虚度一生。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也是短暂的,让我们立大志,立长志,抓住宝贵时间的分分秒秒,去攀登,去创造,去奉献。有志者,事竟成!
编辑:谢莉娜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