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天刚刚收起微雨,资兴市兴宁镇茶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雄先就来到辣椒育苗地里,掀开透明的薄膜,查看育苗棚里辣椒苗的长势。看着眼前两个10余米长的育苗棚里生机勃勃的辣椒苗,李雄先仿佛看到了碑记辣椒重新奏响“椒响曲”的希望。
“又长又大又厚实的碑记辣椒哪儿去了?”在百度贴吧的资兴吧里,一条2013年发的帖子至今仍被保留着,不少网友在下面纷纷留言,感慨碑记辣椒不复存在的遗憾。
碑记辣椒曾是资兴市原碑记乡的知名特产,资兴市农业产业一张火辣的“名片”。在当时,碑记辣椒的“椒响曲”响彻当地。
直到现在,李雄先仍记得碑记辣椒热卖的盛况。“当时,碑记乡家家户户都种辣椒,郴州、长沙的客商也慕名而来。”李雄先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向往的表情,碑记辣椒是当时菜市场里的绝对主角,“农民挑去卖辣椒的箩筐,能摆出200多米。”讨价还价的声音、称秤装袋的声音,奏响当地一天鲜甜、热辣生活的“椒响乐章”。
20世纪80年代,碑记乡开始种植辣椒。海拔500米左右、昼夜温差大、低温多雾的天气以及土壤等条件,都特别适合辣椒的生长。在这里生长的碑记辣椒,株高如伞,果实肉质丰厚、色泽油亮。成熟后的碑记辣椒,个个形似牛角,又大又长,故取名为“牛角辣椒”。14个碑记辣椒就是足秤的1公斤,因此,碑记辣椒也被称为“碑记大辣椒”。
“碑记辣椒辣中带甜,肉厚且脆,做油淋辣椒最合适,以前凡是来资兴玩的客人都会点这道菜。”李雄先说。
20年前,碑记辣椒种植的高峰时期,当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亩产1000—1500公斤左右,年产量突破5000吨,产值1500万元以上。
后来,受煤炭行业高收入的驱使,当地不少群众转型到了井下挖煤,一度火红火爆的碑记辣椒产业,一时间被搁置一旁,逐渐萧条。
2012年,碑记乡被撤销,茶田、岗岭2个村划归兴宁镇管辖;石拱、太坪、碑记、高桥、源塘、松木、龙竹等7个村划归三都镇管辖;茶坪瑶族村划归唐洞街道管辖。
兴宁镇作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小镇,有着天然的禀赋优势,茶田村作为碑记辣椒的主要种植地之一,村民也热切期盼碑记辣椒的“椒响曲”重新在市场响起,传到更远的地方。
如何重新奏响碑记辣椒的“椒响曲”?答案就在茁壮成长的辣椒苗里: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坚持走“特色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路子,以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随着天气逐渐转晴,辣椒苗被逐步移栽到了茶田村支部农场的地里。今年茶田村支部农场计划种植碑记辣椒50亩,预计亩产2500公斤,收入达10000元/亩。李雄先看着支部农场里绿油油的辣椒苗,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耳旁仿佛又听见了碑记辣椒的“椒响曲”响起。
编辑:谢莉娜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