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芙蓉国评论|推进移风易俗需顺应民意

作者:通讯员 曾楚波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6-15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不同地域形成了独有的民风、民俗。这些乡间的文化习俗在经济欠发达时期,成为推动社会交往,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汝城县也是如此,因历史迁徙原因,导致该县地域风俗差异大。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地区的民俗民风已显得“不合时宜”,攀比之风盛行、固守陈规陋习正成为推动县域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因此,移风易俗时不我待。

推进移风易俗不能摸着石头过河。风俗说到底是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和约定俗成的礼仪、习惯。因此,群众对于风俗的延续和坚守也相对自由。但部分地区的群众知识水平有限,法律意识薄弱,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脚步,出现了思想守旧,延续陋习的情况。汝城风俗非常多,要与时俱进地改变或者优化风俗,需积极转变观念,坚持以民为本,主动介入和引导地方风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推进移风易俗不能一拍子打死。地方不良风俗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对此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引导地方民风民俗,但推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为反对盲目攀比,取消民间红白喜事聘请唢呐班子习俗,导致唢呐艺人无生存空间;为杜绝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一律不许设宴招待;为破除丧葬陋习,干部带人填坟挖坟……上述行为不但不能引导民风向好转变,反而会导致群众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政策的制度绝不能一刀切,要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凡是改革就会遇到阻力,作为社会改革的一部分,推进移风易俗也需要把握合适的尺度。既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也不能不管不顾,一棒子打死,应明白,改革的目的是破除机制弊端,化解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在移风易俗方面许多地方理应顺应民意,考虑群众的感受和政策的科学合理性。

编辑:段王洁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