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地处湘粤赣边界的汝城县是“半条被子”发生地,有着58℃和98℃两种天然温泉,森林覆盖率为73.49%,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千年古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扎根汝城乡村的青年干部,要牢记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沙洲的殷殷嘱托,在乡村振兴赶考路上,立足县情农情、发挥优势资源、站稳人民立场,擦亮“红、蓝、绿、古”四色名片。
擦亮红色名片,坚守初心使命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汝城有着“沙洲半条被子”“延寿一张借据”和“泉水红军墓”等红色故事,红色革命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青年干部要争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心铸魂促发展的排头兵,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历久弥新。通过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并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党员冬春训等方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青年干部弄清楚“为谁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不断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做到思想上“充电”、发展上“赋能”,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擦亮蓝色名片,培养创新思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头活水才能保证水清澈如许。汝城热水温泉是一张闪亮的蓝色名片,文旅康养融入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干部要不断培育创新思维,让自己成为“源头”、勇当“活水”,做工作里的多面手。从乡村振兴实践来看,谋划村庄整体发展方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活跃的创新思维。青年干部要能从不合时宜的经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从传统僵化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以建设高效农业、打造特色产业为目标,推动村庄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创新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 推动工作开展更加高质高效。
擦亮绿色名片,锚定绿水青山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汝城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有着“天然氧吧”美誉。生态资源蕴含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充分激活绿水青山背后的资源优势,是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如果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培育青年干部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便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向绿而行”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才能带动乡村美丽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美丽生活的实现。因此,在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青年干部要深挖山水资源价值,细悟“林下经济”蕴含的致富密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垃圾分类,绿色便会给农民创造更多红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让乡村振兴在绿色名片里“熠熠生辉”。
擦亮古色名片,厚植清廉沃土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汝城被誉为“千年古县”“理学圣地”,耒山耒耜农耕文明在这里兴起、太极图说理学文化在这里诞生,保存了全国最大的古祠堂群,是中国“古祠堂之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大规模的古祠堂建筑是培育清廉文化的沃土,身处汝城乡村的青年干部在近距离感受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中,勤修“作风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清廉文化、清廉家风中涵养清风正气,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是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也是树立公信和权威的必需,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吏行冰上,人在镜中”。青年干部扎根清廉文化沃土精耕细作,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才能练就政治过硬的铁肩膀和作风从严的硬脊梁。
立足发展之基、回答发展之问、引领发展之变。身处千年古城,肩负振兴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聚焦文旅康养、城乡融合和基层治理等工作重点,以红色初心匡正干的导向、以蓝色创新增强干的动力,以绿色发展凝聚干的合力,以古色清廉筑牢干的底线,让“红、蓝、绿、古”四色名片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交相辉映。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