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无声,湾区沉浸式培训的50名郴州年轻干部来到佛山逾一月。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他们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学习的脚步不曾停歇。如何借鉴佛山经验、增进郴州民生福祉,如何学习佛山模式、推动郴州产业升级,如何对照佛山样本、提升郴州教育质量……这些,都成为时刻萦绕在学员心中的“千千结”。
聚焦民生细节 筑牢幸福基石
杨文京:佛山市交通部门通过打通“断头路”、激活桥下空间、完成路内停车收费泊位的智能化改造等方式,为市民提供更高效的停车服务,这为郴州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全面加强规划建设。郴州可以在完善并严格落实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有效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停车需求。
有序规范车辆管理。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分时段限行的有关规定,加强教育宣传,鼓励引导市民公交出行、绿色出行。取消路内路外地面免费停车,试行停车位限时免费、有偿使用,改善长期无偿占用公共车位的状况。
有效盘活停车资源。重点盘活医院、学校、商业区等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各类停车资源,鼓励居民小区的空余停车位在白天上班时段向周边企事业单位、商场、写字楼等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写字楼等地的停车场在夜间时段向周边老旧小区居民开放,做到资源共享。
学员龙婷莎、李欣在佛山中医院调研医保直接结算工作
胡雄:大量的生活垃圾不仅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佛山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为支撑佛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也为郴州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搭建全新配套设施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回收率。按城市区域性质和产生的生活垃圾特性划分为居民区、办公区、公共场所、文教区、医疗机构、餐饮机构、集贸市场、其他产生源等八类,优化收集网络、规范管理,实现可回收物再循环利用。实行有害垃圾专人收运,厨余垃圾全封闭式专车专线收运,其他垃圾压缩转运,形成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和末端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闭环“三部曲”。
推动环保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率。集中规划建设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统一规划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统一配置和调度,保证各类垃圾从收储运输到处理各环节的监管链条完整畅顺。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加大科研和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培育国内领先的本土垃圾处理企业。
紧盯产业发展 凝聚澎湃动能
曹诗宜:佛山是全国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其建筑铝型材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郴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如何抢抓郴佛两市对口合作的机遇,达到“1+1>2”的叠加效应,助推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再上新台阶,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的课题。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精准分析市场形势,围绕郴州产业链缺失环节、产业集群配套重点、主要生态短板进行精准招商。抓实“链长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全周期服务推进机制,成立有色金属产业项目服务专班专组,全力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打造产业协同模式。发挥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在地质勘查、矿山采选、矿产冶炼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佛山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推动打造“佛山研发+郴州制造”的产业协同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科研中心,借佛山技术人才的东风与先进技术之光,加强郴州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郴州有色金属产业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创新的力度。
学员谢朝昌带广东能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回郴州考察交流合作
罗伟:佛山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典范,在制造业领域拥有多个千亿产业集群。近年来,郴州的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相比佛山,产业链尚不完整、企业较分散、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结合佛山的成功经验与实践路径,建议从几方面着手。
强化招商,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借鉴佛山的产业链招商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引进上下游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作和协同发展。例如,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可以引进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整机组装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等。
优化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可以按照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对现有产业园区进行优化整合和升级改造。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例如,在产业园区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孵化器等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强化协同育人 培养综合人才
林希:郴州可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进一步细化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激励各高职院校、各级教育部门依托区域优势,围绕郴州特色的“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优化布局。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才供需的状况,遵循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企业可派遣高技能技术人才作为导师,参与职业院校的产学研项目,提供基础技术支持,缩短产学研项目的研发时间,增强产学研项目的针对性与准确性;同时,通过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与市场需求的融合度,实现教师教学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发展。
学员林希为客户讲解驻点企业的产品特性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