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新兴事物出现并发展到一定火热程度时,其自身伴随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同样,微短剧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质量良莠不齐、情节千篇一律、扭曲情绪价值、缺乏市场监管等诸多问题。如何让微短剧从“高流量”转化为“高质量”,从“网红”走向“长红”,相关部门需引起高度重视。
要建章立制,常态化监管。微短剧市场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快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建立优质微短剧创作引导机制,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既要细化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标准,把好准入门槛,以制度促规范,以机制固长效;也要加强通过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的方式,如开发专门的小程序、建立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等方式开展专项监督行动,把好监管方向,严禁不符合行业标准、违背道德底线的微短剧作品广泛传播。
要深耕内容,精品化产出。微短剧创作团队应该是专业化,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敏锐的洞察力、细致的观察力,有新想法、新点子。创作部门可以邀请专业导演、专业演员,对微短剧的策划立项、内容创作、拍摄剪辑、宣传推广进行全链条把关;要精准把握时代热点,深耕微短剧新形式与新内容,探索打造“微短剧+文旅”“微短剧+小游戏”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微短剧赋能更多行业发展,实现“高质量产出”和“高质量发展”。
要学会甄别,理性化消费。广大群众是文化消费的主体,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抵制不良内容,严格律己、守住底线、依法上网,对低俗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缺乏“营养”的作品要敬而远之;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做到理性消费,学会精准识别“付费套路”,以防被微短剧浪潮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