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暴雨、山洪……
受第3号台风“格美”影响,从7月26日开始,郴州市部分县市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致灾风险高,全市全面进入应急状态。
根据省防指洪水调度命令,东江水库自7月27日11时起开闸泄洪。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市防指决定,自7月27日11时起,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至Ⅱ级。同时,市委组织部还印发了《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
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全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组织力量开展防汛救灾抢险,抓细抓实巡堤查险等各项举措,全力确保防汛安全。各地基层干部在防汛抗洪一线当先锋、打头阵,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防汛抢险点值守中,干群同心、迎难而上,共同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
闻风而动,高效指挥
与风竞速,与雨赛跑。
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受台风“格美”影响导致的强降雨天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专题研究部署防汛工作,并先后作出指示批示,提前作出应对安排部署。
靠前指挥,高位部署。7月27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坐镇市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奔赴资兴市防汛救灾一线督导。其他市级领导下沉联点县市区,及时研究部署、强化督导检查,市直和各县市区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极速响应,快速处置。市防指最早于7月27日3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并于当日11时将防汛应急响应从Ⅲ级提升至Ⅱ级。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应急响应要求,强化应急措施,迅速落实相关具体工作措施,加强人员转移避险、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与此同时,在市应急指挥中心,来自水利、资规、气象、水文、消防、住建、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负责人联合办公,实时会商、研判、上报,为指挥调度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高效协同的指挥系统汇集成共克时艰、战胜灾害的有力保障。截至7月28日14时,我市共出动专业救援队伍97支,投入专业救援力量4600余人,出动大型装备设备350台套;共关闭景区24个,无滞留旅客;郴州境内高速公路已全部解除管制,通行正常;各地转移人员均妥善安置,社会面总体平稳。
科学决策,精准管控
暴雨如注,风险研判、指挥决策快一步,人民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
在市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电子显示屏,11个县市区降雨及防汛救灾情况实时上报、调度,哪里降雨量最多,主要江河、大型水库是否出现超警,哪里有预警提醒的风险点,巡查工作进行到哪一步,清晰明了。
风险底数清、情况明。全市气象部门党员干部职工主动到岗到位、闻“汛”而动,确保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严格落实“631”提醒叫应机制,7月26日8时至28日12时,全市共发布重要警示信息49期61975人次;预警信号58期77县次132986人次;乡镇暴雨临灾警报197期210乡镇次233876人次;地质灾害风险临近预警197期210乡镇次251672人次等。
郴州市临灾预警叫应中心开展AI电话叫应2万余人次,筛选并及时对未应答的3百余次进行再次人工叫应,为抢险救灾争取了时间。
郴州公安交警启动一级勤务和应急处置预案,全员出动,坚守一线,加强路面巡逻和交通指挥疏导,对积水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果断采取措施,设置警示标志等,确保雨天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市城管局全员下沉,对城区所有道路、桥梁、隧道进行巡查及应急处置;市市政总公司出动应急车辆60台次,处置道路积水隐患,清理断枝、伏倒树木等;市城管执法支队完善应急物资,随时准备应对特殊情况,组织应急队伍疏通淤堵排水口,消除积水等;市数字城管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查看路段情况等。
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危险废物、废弃矿山、尾矿库、垃圾填埋场等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隐患点进行汛期排查,组织环境应急、监测专家应急处置队伍,随时做好赶赴现场应对处置准备。
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受灾渔业养殖基地,指导基地科学拉网以防退水逃鱼。
夯实基层,保障有力
迎战风雨,昼夜不歇。
“一个都不能落下!”7月27日,资兴市东江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欢与同事在泉水村转移受困群众时说。当地上山的路偏仄陡峭,村里老人多,他们通过背、抱、抬等方式,将150名受困老人带到安全地带。
当天,受强降雨影响,资兴市市防指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应急响应,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及时组织受威胁地区群众转移避险,解救被困群众。资兴市道路养护中心、电力公司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全力参与救灾抢险。
汛情紧急,永兴县鲤鱼塘镇71名干部职工各司其职,线上通过微信群等平台,即时推送天气信息、水情预报、防汛安全知识等,线下通过入户走访,协助通信不畅、行动不便的老人做好防汛工作,并对辖区地质灾害点、低洼易涝点、灌溉水渠等区域进行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当天转移群众38户72人。
人员转移精准,抢险救援高效。按照“四个一律”的总体要求,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泄洪影响区域及可能发生险情的地区,各地坚决果断、毫不含糊转移群众,同时加强管制,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并全力做好交通管制、船舶停运等工作。交通、电力、通信、水利、消防等部门兵力前置,迅速调度应急物资,赶往受灾地区抢修受损基础设施,尽早实现电通、路通、信号通,形成上下一体的防御态势。
苏仙区提前拉响警报、做足准备,对多处易涝点的积水及时开展疏通及抢险工作,全力降低因强降雨带来的水淹风险。同时,该区通过应急广播体系,506个5G智能终端、高音喇叭,筑牢防汛“安全堤”。
北湖区实行24小时防指联合值班机制,通过五级联动视频会议系统保持实时在线联系,全区162支“群众身边的应急”队伍在所属辖区内开展隐患险情排查。
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在狂风暴雨中,用责任与担当筑牢了防汛安全屏障。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