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21时,天空飘起小雨,我按要求在工作群里作雨情汇报,然后巡查片区情况,一切正常。
21时43分,按工作通知,我再次要求要时刻关注雨情水情,加强应急值守,落实“应转尽转”要求,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屋外雷声阵阵,5岁的女儿袁懿被雷声惊醒,辗转难眠。
27日零时50分,微信工作群里多名值班村、社区干部汇报当前正下大雨。
凌晨3时左右,再次从东门口巡查至国电营业所。雨势越来越大,东门口的鱼塘水位上涨超过10厘米,好担心水势继续上涨。
4点27分,电话铃响起,是社区党委书记欧志勇的电话,声音急促:“马上叫醒群众!做好转移准备!”电话刚挂,瞬间洪水已涌入房间,家里都这样进水了,比自己家地势还低的30多户情况还不知道怎么样。立马找鞋,拖鞋漂浮在水中,雨鞋不知道哪去了,赶紧叫醒隔壁房中哥哥,告诉他涨水了,我去喊人转移,孩子被吓得哇哇哭,联系对面高处房主刘双鸽,打开门准备接收转移人员,此时水中行走已过膝,抱起孩子放到她家,赶快喊人转移,幸好事先有预警,群众睡得比较警醒,敲门叫醒比较顺利。呼喊声中告诉大家东西不要管,人先转移,群众都很配合,大家迅速向高处转移,整体忙而不乱。20分钟后,我清点人数时看到88岁的母亲、女儿和哥哥都安然无恙,终于松了一口气。
黄仁山和他妻子谭小玲两口子怎么没看见,不是催促好几回转移了吗?再点一遍人数还是不见两人!赶到他家时,水已漫到一楼窗户,门口三台车已被淹没,我大声呼喊未见回应,继续呼喊,70多岁的黄仁山和妻子在二楼阳台紧张地向我招手,嘴里在说些什么,可雨声太大根本听不清他说的内容。暴雨如注,撑伞也没有用,我一身淋得湿湿的,雨没有在短时间停歇的迹象。等不及了,必须得转移!我蹚过齐胸的洪水来到屋口,搀扶起腿脚不便的谭小玲就往外赶,然后安慰她“不要怕,我会扶着你。”黄仁山则紧跟其后。不知是紧张还是温度低,谭小玲手一直不停地颤抖,直到离开洪水来到转移点,她的手还是久久不肯松开。165户都转移到安全地点了,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天也快亮了。
记者手记:
每当灾难降临,总有一群人挺身而出,他们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人民的承诺。在灾难面前,党员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群众心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传递着希望。
党员是灾难中的先锋队。灾难发生后,党员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号召,迅速集结,成为抗灾救灾的先锋队,他们直面恶劣的环境、闭塞的信息和匮乏的资源,深入灾区一线,了解灾情,组织救援,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希望。
党员是群众的主心骨。他们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心声,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他们还通过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重拾信心,重建家园。
党员是传播正能量的使者。在灾难面前,党员们不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更用自己的言行传播着正能量。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和崇高精神风貌,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行列中来。
党员是重建家园的领路人。
灾难过后,他们关注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带领群众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工作,努力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让大家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