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北湖区对口帮扶资兴市州门司镇烟坪村、杨公塘村、燕窝村、白筱村临时党支部陆续成立。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在这一个个战斗堡垒里,既有“先遣部队”,也有“主力部队”,还有“特战部队”,大家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攻坚!
“先遣部队”不畏难
“先遣部队”的组成人员包括先期抵达的北湖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以及熟悉情况的当地党员。
在部队历练了18年的李威就是“先遣部队”的一员“干将”。在北湖区增福街道工作的他,接到通知后,第一批抵达烟坪村。
烟坪村有17个村民小组,南北跨度大。当时,烟坪村通往邓子坳组、东寨组等组的道路还未打通。
“要摸清楚受损情况只能徒步进去。”李威说。先遣队员多为民兵,大家背着生活物资徒步进入村民小组,掌握道路受损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信息。
郭亚东是鲤鱼江中学的教师,家在邓子坳组的他,得知对口帮扶的队伍要抢通通组公路,他立刻请假赶了回来,加入了“先遣部队”。
因为对组里的情况熟悉,郭亚东揽了向导的活。
塌方堵住了进组的道路,他就带着队员从田埂上过。河水漫上道路,他光脚站在水里摸清堵点,给施工人员立标作参考。
通往邓子坳组的公路只剩一处塌方和涵洞没打通,为了让挖机师傅安心作业,郭亚东又接过了给师傅做饭的活。
“我一家都是党员,我必须回来,等组里的事忙完了我再回学校工作。”郭亚东说。
“主力部队”顶得住
8月3日,“主力部队”抵达“战场”,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8月6日14时,失联3小时的谭磊,赤脚冲进烟坪村党群服务中心,乍一看还以为是当地村民。
作为北湖区对口帮扶州门司镇烟坪村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谭磊进村3天,因为说话声音大、语气重,谭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急啊!现场施工安排调度很重要,机器就这么多,不能打乱仗。”谭磊说。
没吃午饭的他扒拉起盒饭,菜还没送进嘴里,电话响了。原来谭磊联系了通信运营商,给队员送电话卡。
目前,烟坪村所有通组公路都已打通。
“接下来,我们将对学校、医院、养老院这些公共区域进行清淤消杀,保入学、保就医。”谭磊介绍。
来到杨公塘村,曹灿红站在村部的走廊上对着远处施工的队伍大喊,让大家暂停施工。
雷声响起,雨滴落下,工人撤了回来。
曹灿红是北湖区商务局局长,接到支援任务时人还在北京。为了以最快速度赶回,他从北京飞到南京,从南京飞到长沙,再赶高铁回到郴州。
这一场急行军,曹灿红除了带来了设备、专家、物资,还给村民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我们联系郴州经开区给村民提供了1000个就业岗位。”曹灿红说。
“特战部队”出奇迹
抢险救灾和灾区重建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需要一支专业的“特战部队”操作机械,解决技术难题。
8月3日凌晨,夜色中,中国中铁五局的2台挖机、2辆铲车开进了燕窝村。
作为属地在北湖区的央企,中铁五局郴州片区项目的党员干部主动请战,参与对口帮扶工作。
“我们的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多次承担重大抢险任务。”中铁五局郴州片区项目负责人方延超说。
天一亮,看清受灾场景的方延超,赶紧掏出手机“摇人”。
无人机勘察堵点、手绘施工路线图、增派大小机械设备,央企铁军战力强劲。
“我们进场的大小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有21台,调配给我们一起管理的机械设备有5台。”方延超介绍。
一边是专业队伍高效突破,一边是技术专家迅速摸排。
邓群是郴建集团从事房屋结构设计的专家,短短几天,邓群和地质专家走遍燕窝村12个村民小组,完成108户受灾村民的房屋安全排查工作。
“不到现场,感受不到灾情的严重。”邓群说。
在村民家中,邓群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的房子要怎么办?
“发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点不建议继续居住”“泡过水的房子先把淤泥清理完”······
邓群分门别类,耐心给村民解答,以专业知识消除村民心里的焦虑。
挖掘机的轰鸣声还在燕窝村回响,河道已露出原来的模样,新的电线杆已立在村部门口。
下午五点半,临时党支部的碰头会开始。谈及这几天“三通”的变化,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燕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鹏峰感觉很温暖。
“村里的党员和北湖区的同志配合得很默契,他们没把自己当成郴州来的领导,而是把燕窝村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把村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欧鹏峰说。
编辑:邓金秋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