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时政 > 正文

福城网评|优化路径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作者:郭晋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8-27


受台风“格美”影响,自7月26日以来湖南省出现大范围强降雨,12个市(州)出现特大暴雨。因湖南地势特点导致多地遭遇强降雨,成为此次台风灾害中的重灾区。我们既要看到湖南各市各县各街道社区乡镇众志成城支援资兴的“兄弟情”,也要看到突发自然灾害下城市与农村的防灾救灾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强降雨带来的洪涝、城市内涝特别是山洪突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随时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所以在客观环境下优化路径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成了各地区必备选择。

牢牢树立正确生命观。灾难面前,最脆弱的是生命,最重要的也是生命。每当风雨袭来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含义。观念才能影响行动,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灾难出现前“说走就走”,绝不停留。每个人要始终把生命至上的观点深深刻入骨子里,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居安思危,强化底线意识。

精准预警,有的放矢。大气环境是个复杂系统,其中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太阳辐射、地热辐射、大气环流、海洋流动、陆地表面特性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气候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混沌特性,难以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因果准确预测,但气象系统和地壳系统相互交互的历史经验能提供客观规律并予以实践。进一步优化致灾阈值区间,实时气象监测数值和气象模拟数值并轨,突出临灾预警,同时利用气象数值模拟不断测试区域抗压致灾能力。科学决策才能提前做好准备,做事才能更加从容不迫。从预报管理、决策服务、预警“叫应”等方面积极思考改进措施并优化其路径,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再到认识,实践得出经验总结理论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人类文明发展史,换个角度看就是一部人与灾难的抗争史。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一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灾难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的,大禹治水、诸葛孔明颁布防洪护堤法令、韩愈的潮州抗洪、苏轼杭州修堤防洪等等。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总结客观经验,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开创未来。

借鉴间接经验。借鉴经验是一个吸收间接经验、进行间接实践的过程。让我们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获取未曾经历过的经验,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直接经验与直接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间接经验与直接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方法并予以指导。因此,在受灾区域内的历史经验总结和经验转化尤为重要。一方面在经验转化过程中可以在区域客观环境与区域客观环境相似性度量维度比较,优化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经验吸收过程中科学分析总结致灾救灾经验方法,不断积累决策经验和营救经验,利用分类聚类整合优化科学学习路径,模拟致灾环境下科学决策和行动方法,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面对自然灾害,个体虽然无能为力,但群体并非无能为力。如都江堰水利工程“深淘滩,低作堰”,西汉“治河三策”,明代“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就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应对和治理自然灾害方面的先进智慧,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虽然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就无能为力。我们完全可以在应对自然灾害中总结经验、增长智慧,尽可能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