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要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今年9月9日至15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时间,全国各地纷纷启动、互动。国安则民安,网安则利保。网络安全体制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不受西方腐朽思想侵蚀、切身利益不受损害、网络使用不受威胁的重要保障,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建设和全程监管。
肩负网络安全责任须在思想上念好“紧箍咒”。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网络安全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职能职责,通过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网络安全知识竞答、开展系列主题日活动、网络素养基地建设等模式,形成潜移默化的网络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学习宣传、解读落实网络安全相关文件法规,常谈、常说、常关注身边的网络安全知识、行为和事件,切实做到网络安全牢记于心。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急在技术上啃好“硬骨头”。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保障核心技术一定程度上存在“卡脖子”“瓶颈”等问题。网信、工信、公安等机关部门、各科研机构、院校、相关互联网企业等将发展网络安全产业链、培养、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健全网络安全人才激励机制,攻克技术难题,提升应急处置时效,加强攻防实战对抗演练,做好近、远期信息化发展建设总体规划、扩大网络安全专业、建设院校培育基地,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库,及时处理突发网络安全事件,最大程度减少因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利益损失。
加强网络空间监管重在人工智能化用好机器人。在做好人防、技防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借助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在网络安全预警、检查检测、漏洞修复、日常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挥“人工+机器”大于2的作用,在网络安全监测管理上实现人力减负,监管增效,以“智”促治,以“人”替人,形成人机合一、安全可靠的监管保障力量。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新月异和风险挑战的客观存在,每个网民都有责任擦亮眼睛勇“网”前行,迈开步子净网护网,共筑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