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时政 > 正文

革命精神永相传——追寻革命前辈的红色记忆

作者:通讯员 肖聃 丘小倩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9-26


“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今年年初,在三湘大地,省委老干部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组织全省老干部工作者开展了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工作。郴州历史文化悠久、革命文化厚重,是一片红色热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火热建设年代,无数革命前辈舍生忘死、克己奉公,用鲜血与汗水,见证了她的新生、成长与发展。带着崇敬,带着缅怀,我们追寻革命前辈的红色记忆,通过他们的口述历史和红色实物,唤醒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一份份对党的赤胆忠心,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苦难与辉煌。 

“只要组织需要,我一定遵从组织的号召”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历经风雨、初心如磐、不辱使命。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是勇敢的先行者,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誓死报国。

“我心里知道为谁当兵。跟着党打仗是为保护解放区的人民,为了解放全中国。”向成良坚定地说。“1949年春天,我军打过长江以后,就对国民党军队猛打猛追,一路打到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最后到达云南边境。”1948年参加革命的向成良,在解放战争、援越抗美等多次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作战,立大功十多次,被评为战斗模范和模范功臣。

淮海战役是向成良最难忘的革命经历。“当时我们营负责堵住敌人逃跑的口子,两边夹击敌人。解放军猛打猛冲,当敌人要跑时,我们营堵住口子不让敌人逃走。当时我们班最后只剩下8个人。我们守在国民党修的迫击炮阵地,地面挖了一米多深。我捡了个国民党的钢盔戴上,小个子进去只探出个头。快天亮时,国民党打了一个枪榴弹在空中爆炸,把钢盔打穿了,我头部负伤,鲜血瞬间染红了衣服,身体半截都是鲜血,我用一条简陋的毛巾勒住伤口,和班长讲还可以继续战斗。”班长说:“可以就留下,轻伤不下火线!”

向成良回忆说:“还记得有一次在双堆集战斗中,那里死人太多了,10月的北方天气寒冷,尸体又臭。解放军最后把尸体放到阵地上,来不及堆土,就把尸体搬上去,拿个毯子或什么东西盖上去。国民党飞机投燃烧弹,把尸体烧掉。我们守阵地时,尸体的腿碰一下就掉下来,非常残酷。当时虽然害怕,但我心里知道为谁当兵!”

“1966年8月,我被调到越南,在援越抗美315团担任后勤协理员,主要负责修公路、打美国飞机。他们一来轰炸,我们就跑到机枪连开火,最后我们团击伤了27架敌机。”向成良说道。

战争结束后,向成良服从安排,在原广州军区先后从事海防施工、化工等工作,1996年在原郴县(苏仙区)人大常委会离休。离休后,向成良继续发挥余热,踊跃参与捐款捐助活动,积极参与革命故事宣讲,弘扬革命精神。

向成良激动地说:“我由衷感激共产党,我原本是农村的穷苦孩子,是党的培养让我成长为基层干部,党是我最大的恩人。”

腐败的政府,动荡的局势,不断的战乱,在于德泉幼小的心灵上就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不做亡国奴。更事之年的他,对万恶的旧社会、腐败的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凶狠残暴的侵略者满怀着愤怒和仇恨,誓要为国家、为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从那时候起,在党的教育鼓舞下,我的心就一直向往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因此,我在部队学习训练很是带劲,十分刻苦。”1947年9月,17岁的于德泉毅然决然参军入伍。先后参加辽沈战役以及解放洛阳、武汉、长沙等战役,英勇顽强,屡立战功。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了。于德泉所在的部队奉命南下阻击白崇禧所在的部队。1949年1月,在一次阻击战役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炮火疯狂的轰炸,在过铁索桥的时候,眼看着敌人投下的炸弹就要炸到连长的身上,年仅18岁的于德泉想都没想立刻将自己的连长扑倒,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自己的连长和队友们。一阵狂轰滥炸后,于德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战场上活着下来的。“那个时候想都没想一下,只想着一定要救人,哪怕是牺牲自己”。

70多年前的入党情景,于德泉依然历历在目。1949年他在战场上光荣入党。他说:“入党的时候我特别激动,那个时候能入党的都是特别听党话、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这是我最骄傲的事。”当问他为什么要入党?他果断答道:“跟着毛主席走,为革命而入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于德泉每当面临选择时,他考虑的从来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组织需要什么”“只要组织需要,我一定遵从组织的号召”。

离休干部们一生铭记党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党,感谢人民”,而对他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与付出却很少提及。

“我没有功劳,只有苦劳,但组织上在政治、生活、待遇上时刻关心关爱我们,我们得到的太多了,我深感幸福和满足。”原郴州地区氮肥厂离休干部于潘福和市委老干部局走访慰问的同志反复强调。

他们常说,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名英雄。能够活着便是命运最大的眷顾,能够亲历和目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最大的幸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一辈子人民的勤务员”

离休干部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都以其矢志不移的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践行着人民至上的理念,共同构筑起了一座巍峨不朽的精神丰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一辈子人民的勤务员”这是王青的最大心愿。工作近40年,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47年参加革命的她,始终服从党的安排,把党分配的每一项工作都看成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她从部队到地方,从财贸到工业,又从工业到城建……工作期间,换了30多个岗位,但她从来没有在工作调动上讨价还价,在职务安排上斤斤计较。党把她安排在哪个岗位上,她就在哪个岗位上顽强地工作和战斗。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82年4月原中共郴州市委(现北湖区委)发出“关于向王青同志学习的决定”,1983年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是王青全部思想品质的核心。1965年抗美援越时,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将自己500元存款和爱人的1000 元存款全部捐献了出来,支援抗美救国斗争。1979年,原郴州市水泥厂有9名职工第一批办了独生子女证。当时,厂里资金困难,发不出奖金,她立即从自己的存款中取出450元,给这些办证的同志发了奖金。1980年到1981年,她将自己所得的184元奖金,除给自己的小孩买了一只玩具排球花了4.5元以外,全部用在厂幼儿园的集体福利事业上,给幼儿园买了图书、玩具、文具及生活用品。平时,凡是干部职工或他们的家属小孩病了,她都要买些糖果等东西前去看望和慰问。有一次,郴州贸易公司一个职工的母亲病重,本人又出差在外。她不顾自己的小孩发高烧,主动去服侍这位老人,帮助煮饭熬药,倒屎倒尿,日夜陪伴在身边,直到这位同志出差回来。

王青离休后随夫居住在广州军区司令部干休所,但仍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积攒下来的退休工资并没有留给子女,她多次向广州市委老干部局、军区干休所捐赠物资。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她给离休前所在单位郴州市北湖公园管理处的领导去信,信上亲笔写道:“我决定对北湖公园的绿化、美化尽最后之力,奉献拾万元人民币。我的奉献是诚心实意的心里愿望。”她虽然早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一直牵挂着公园建设。

郭协古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十一野战医院担任见习生,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以及山东济南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郭协古继续在医疗战线上发光发热,因工作出色多次立功,用精湛的医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郭协古忍着泪水回忆道:“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很多的人,我们干医务工作的是亲眼看到的。”“在渡江战役中,我们的任务是解放南京。野战医院有1000多人,我们乘坐简易的木板船渡过长江。江面很宽,河水很深,晚上过江时敌人用机枪扫射两边渡江的人。我乘坐的是前几艘船,已经顺利过江到了对岸,但后面的很多船还未过江。我们上岸后回头看到后面的船被敌人的机枪扫射,船被打沉,船上都是我们十一野战医院的人,他们都是我们的同事和战友。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那段经历,我都忍不住流泪。”

“看到我们国家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曾经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和医务工作者,我为自己能够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而感到骄傲,此生无悔!”郭协古深情地说。

抗美援朝的英勇老兵邹士学满含深情地回忆道:“参加抗美援朝时,连长经常教导我们,在朝鲜要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要爱护朝鲜人民。”“有一次,我们借宿于朝鲜人民的果园之中,淳朴的朝鲜人民热情地赠予我们一些成熟的苹果,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和敬意。但我们始终牢记连长嘱托,坚持照价支付了苹果价格,以此表达我们对朝鲜人民的尊重与感激。”

全国法院先进工作者何静辉在永兴县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30余年,始终秉公执法,依法办案,清正廉洁。“基层法官的工作必须仔细谨慎,确保办案公正准确。”何静辉说。1982年7月,何静辉承办曹某某、黄某某强奸案时,庭审中犯罪嫌疑人曹某某避重就轻,只承认调戏行为,不承认犯罪。为查清事实,准确打击罪犯,她下乡取得8个证人的12份旁证材料,证实了曹某某强奸的事实,依法判处曹某某有期徒刑9年,让罪犯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何静辉任刑一庭庭长期间,许多人想通过请客送礼以减轻罪责,送礼求情的达23人次,但她坚决抵制,始终依法办案,廉洁办案。在审理刘某扰乱社会治安一案时,刘某的亲属给何静辉送来牛肉、糕点,请求予以轻判,她将物品全部退回,依法作出了判决。

百岁老人、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离休干部漆添鸿,一直致力于关爱帮扶。1978年之后,漆添鸿收入稳定下来,爱心助学行为便从未间断。他不指定特定的捐款对象,也不和他们见面,捐款多用化名。郴州市教育基金会成立后,漆添鸿老人就开始向郴州市教育基金会捐款,累计捐款5.78万元。漆添鸿攒来的钱除了捐给教育基金会,还帮助了许多其他生活困难的人群,但却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有些亲戚不理解,难免说些闲话。漆添鸿对此并不在意:“子女们都有工作,留钱给他们做什么。我已经老了,不能再做其他对社会有益的事,就捐一些钱给那些读不起书的学生吧!”

现在,漆添鸿的孙子漆路也会时不时地给困难群体捐款。他说:“虽然(捐款)数字不大,但也是向爷爷学习嘛!”

在汝城县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的离休干部朱性廉对工作人员说:“现在,我的后代中有7个人当了老师,像我当年一样在教育战线贡献力量,我将继续教育好子孙后代当好人民满意的公仆,为当地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们就是这样,心里始终装着党,永远跟党走,心系人民,大公无私,默默奉献。 

“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璀璨瑰宝,是革命历史的活化石。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具体举措,是一场分秒必争的跨时代接力赛,是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全市老干部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动员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挖掘好、保护好、运用好离休干部红色资源,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为高质量完成离休干部红色档案整理工作,我们带队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走访慰问异地居住离休干部,每到一处都详细向离休干部们传达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工作精神,与他们深入交谈,深挖红色故事。多次组织人员对离休干部红色档案进行集中审核,大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加班加点,不辞辛劳,确保每份档案都严格达标。

离休干部及其家属、党史专家、“五老”代表、优秀大学生等各方力量,都踊跃参与到这项使命光荣的任务中来。在拍摄口述历史视频工作中,桂东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主任余志明主动发挥曾经分管新闻导播、摄制的经验优势,组织工作人员提前查阅资料,收集整理离休干部所经历的重大战役、事件,聆听离休干部本人讲述印象最深的故事,结合本人保存的日记、书信、奖章等实物,深刻挖掘红色故事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确保拍摄好口述历史视频。

104岁的骆玉英、96岁的郭名刚、93岁的陈太科(已故)、93岁的祖伯纯、89岁的罗正彬等老同志为了讲好革命故事,拍摄好口述历史视频,努力克服身体不适,耐心配合拍摄。

“把这个望远镜捐赠出去,是我父亲多年的心愿。这个望远镜见证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我父亲希望这个望远镜能够在展览馆里继续为人民服务,激励大家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帮父亲完成了这个心愿,我们全家人都非常高兴。”99岁离休干部刘光汉的女儿对上门收集红色实物的工作人员说。许多离休干部了解到这项红色资源挖掘工作后,没有丝毫犹豫,纷纷小心翼翼地捧出了那些承载着几十年光辉岁月、见证了他们忠诚与奉献的奖章、奖状与证书等宝贵红色实物。他们自愿捐赠,不求回报,更未提出任何条件,只是希望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记忆能够得以妥善保存,继续激励和启迪后人。

离休干部孔庆荣的儿子亲自撰写母亲的工作经历和简介,真实还原了母亲“为人民服务”的真实事迹。“五老”代表、党史专家徐宝来结合自己丰富的党史工作经验,主动参与离休干部典型故事的收集撰写,翔实记录离休干部参加革命工作的经历。“在拍摄过程中,离休干部们对党忠诚,不怕困难,乐观知足的精神深深触动我的内心,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平常的拍摄任务,而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礼。我们要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一位红网记者感触道。湘南学院相关专业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口述历史拍摄工作中来,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感悟革命精神,在心中种下红色基因的火种。“现场聆听离休干部口述历史,我备受感动。作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身处和平年代,更应该铭记历史,汲取革命前辈敢于担当、不畏强敌的宝贵品质,珍惜美好生活,为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添砖加瓦。”湘南学院青年志愿者赵泽彪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深刻对话,其过程与成果绘就了革命精神传承与实践的生动画卷。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工作渐入尾声,传承、弘扬离休干部宝贵精神财富却永远正当时。我们将以满腔热忱,精心策划,广泛宣传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工作成果和离休干部口述历史专题影片,用好关工委等平台,发挥“五老”讲师团优势作用,在学校开展“聆听离休干部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同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上微党课等形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离休干部崇高精神和宝贵品质,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进,为郴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