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玉英是资兴人,因为一句承诺,她承担起照顾患有精神疾病同事陈桂芳的责任,这一照顾便是17年。
一碗饭开始的缘分——
“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她饿到。”
欧玉英的一天,是从照顾陈桂芳吃早餐开始的。
▲欧玉英(左一)照顾陈桂芳吃早餐
“昨天吃的粉,今天就吃包子、喝稀饭。”早餐每天都有新花样,但一个鸡蛋、几样水果,是陈桂芳早餐的“标配”。
欧玉英和陈桂芳的结缘,正是从一碗饭开始的。
欧玉英和陈桂芳曾一同在资兴市东江木材综合厂工作。尽管不在同一个部门,关于陈桂芳的经历,欧玉英也有所了解:“她不是本地人,患有家族性精神疾病,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作,母亲和妹妹也有这个病,弟弟在广东意外去世……”
见陈桂芳无依无靠,厂里的同事便轮流给她送饭,但之后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坚持下去。
2007年,当时厂里的工会主席找到了欧玉英:“玉英啊,你看桂芳实在可怜,你们住得近,之前你照顾她也照顾得好,能不能你有时间就给她送口饭,她也不至于饿死。”心善的欧玉英眼圈一红,想都没想就承诺下来:“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她饿到。”
一位母亲的深情牵挂——
“就是桌上多一副筷子,我也当是多一个女儿了。”
陈桂芳的一天,也是从一份热腾腾的早餐开始。吃早餐的间隙,欧玉英同样没闲着,给陈桂芳梳头,为陈桂芳洗衣服、拖地、晒被子……
▲欧玉英正在给陈桂芳梳洗
除了这些,欧玉英每天还要哄着陈桂芳按时服药。“每个月买药看病要花费2000元左右,还有体检、买衣服……我每个月的退休金,基本上都花在她身上了。”欧玉英笑呵呵地说道,手上依旧忙活着。
欧玉英对陈桂芳无微不至的看护,始于2008年。
“她爸爸有一天到单位来和我说,想把她托付给我。”欧玉英深知责任重大,本不敢轻易答应,但经不住老人的恳求。“就是桌上多一副筷子嘛,我也当是多一个女儿了。”心善的欧玉英是这么想的。
但照顾一个病人,远不止“桌上多一副筷子”这般简单。
一遇上陈桂芳生病,欧玉英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显捉襟见肘。“有时候还得借钱给她看病。”欧玉英回忆道,“有时候一些突发状况真是搞得我措手不及。”
▲欧玉英为陈桂芳准备日常用药
“记得2014年大年三十,我去给她送中饭,看到她躺在床上很难受,上手一摸发现她发烧了。”春节期间很难打车,欧玉英在寒风中等了半个小时,才拦到一辆出租车。
测体温、化验、开药、打针,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陈桂芳终于退了烧,欧玉英这才想起家里的年夜饭还没做。
17年来,陈桂芳有时会出现短暂的清醒。“她有时会握着我的手,喊我‘妈妈’,说我辛苦了。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一家人的温暖接力——
“等哪天我做不动了,你要照顾好姐姐。”
曾经,欧玉英也有自己的爱好——骑行,但却没能坚持。在她的记忆中,17年来,自己骑行最远的地方,是离家24公里外的瓦窑坪。
▲欧玉英(左一)帮陈桂芳穿衣服
欧玉英不敢离开太久,是怕陈桂芳走丢。她记得,有一次带陈桂芳去医院体检,一个缴费的工夫,就找不到人了。在当地公安等部门的帮助下,终于在30多公里外的集市上找到了陈桂芳。
欧玉英手机相册里,几乎都是陈桂芳或家人的照片。欧玉英最喜欢的一张,是2023年丈夫、女儿、孙子和她一起给陈桂芳庆祝生日的照片。
“只要我身体允许,就会一直照顾她。”17年的相处,欧玉英早已把陈桂芳当作了自己的女儿,家里人也早把陈桂芳当成了家人,有空就会搭把手,帮忙照顾陈桂芳。“我总跟女儿说,等到哪天我照顾不了,你要尽好妹妹的职责,照顾好姐姐。”
欧玉英的泪水浸湿了眼眶,哽咽声里满是对陈桂芳放不下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