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在位于汝城县热水镇高滩畲族瑶族村的塘坑山,此起彼伏的声音,打破了竹林的静谧。
“看,这里又有一个。”53岁的村民骆学心挥舞锄头挖了又挖,一个个“宝贝”现出了原形。
“这个就是钱呀!这个时节,老百姓就靠挖这个宝,也能增收不少!”骆学心把锄头放下,边说边休息。
“挖宝”,其实就是挖冬笋。
近看一根竹,远看一片海。热水镇,脚踏三省、水注三江,除了热甲华南的温泉,还有漫山遍野的南竹。
“老百姓呢?挖笋可赚钱,抚育可赚钱、砍伐可赚钱,运输可赚钱,加工可赚钱。这里赚些,那里赚些,碎银子就凑成了整钱。”在热水镇党委书记曾胜亮的眼里,满山的南竹,是群众的“致富竹”。
在高滩畲族瑶族村,要说骆学心最佩服的人,村民朱党生算一个。
朱党生挖冬笋,确实有绝活——11月28日,朱党生挖冬笋70公斤,卖了896元;29日,朱党生挖冬笋50公斤,又卖了640元。
朱党生对骆学心也佩服不已,称骆学心为“笋大王”。这不,近三年,骆学心每年要从当地村民手上收购冬笋5万余公斤,并将其卖到江浙等地。也正因为此,当地冬笋售价多年保持稳中有升。
没有竹,哪来笋?骆学心明白,和其他村民一样,自己就是个地地道道的竹农,得靠竹吃竹。
骆学心家有100亩南竹,可他嫌不够。“像其他村民的一些竹山,山高路远,管难砍难。为了帮他们增收,我就按每亩30元至50元不等的价格将他们的这些竹山流转。目前,我已流转竹山2000余亩。”他说。
天气晴好,正是卖竹的好时节,高滩畲族瑶族村村民周兰胜家的竹山闹腾起来,砍竹的,背竹的,运竹的,这头忙,那头更忙。
三车南竹,15.66吨,卖了8769元,周兰胜笑得合不拢嘴。
“这个钱,是砍竹子的钱,按每吨190元计算。”周兰胜拿出一叠钱,交给砍竹子的村民。数目都对,砍竹子的村民乐呵不已。
靠竹吃竹,51岁的村民叶永胜说有搞头。
2005年,叶永胜与村民合伙创办高滩竹地板厂,从事竹制品加工,生产竹地板等竹制品。今年1—11月,企业加工南竹6000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
“现在,村民就业也不愁。像我们厂,就有50多个周边村民在做事,每年劳务工资开支要180多万元。”叶永胜说。
“一把年纪,还能家门口赚钱,知足喽!”机器正忙,72岁的畲族村民兰筱莲编竹无闲。兰筱莲已在高滩竹地板厂做事多年,月收入有3600元。
吃了20年的“竹饭”,位于和兴村的汝城华瑞竹业有限公司视竹为宝。“南竹,可制竹席、制竹签、制竹筷、制竹板材等。即便竹屑,我们也不浪费,制竹炭。”负责人肖芬飞表示。
“突、突、突”的马达声响起,54岁的和兴村村民邓松林驾驶着满载南竹的拖拉机缓缓驶来。
邓松林之前在外务工。4年前,他返村搞运输,主要拖运南竹,每年能赚七八万元。
哪里有竹山,哪里就有拖运南竹的拖拉机。“现在,整个镇拖运南竹的拖拉机有400余台。”邓松林说。
“小竹子”串起“致富链”。
热水镇森林资源丰富,南竹资源尤其富集。近年来,该镇立足竹资源,发展竹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南竹抚育、砍伐、运输、竹制品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南竹产业已成为全镇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镇已发展南竹10余万亩、竹制品加工企业14家,带动当地4000多人就业。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张明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