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文娜
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描述了在中俄边境的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个神奇的鄂温克族部落近百年的兴衰沧桑以及族人的死亡和新生;
有人说,读完这本书,就如人在家中坐,精神已经有了一趟远行;
也有人说,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在人生苦闷、事业受挫的时候,它是支撑着走下去的勇气。
它就是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作者从女性独有的细腻敏感的视角,用真挚明澈的文笔,质朴精妙的语言,以一位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温情、简约又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动人又苍凉的时代故事,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但有血有肉、坚韧顽强的鄂温克人。
人物关系图
这是一个读进去就出不来的故事
作者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位极具艺术天赋的鄂温克族画家柳芭,带着才华走出森林、最终又身心疲惫回归森林、葬身母亲河的真实故事,作者心中久久弥散不去的悲悯苍凉之感,让她决定悉心研究鄂温克族史实资料,创作了属于这个神奇民族最后的故事。
这是一群三百多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过着最原始的自给自足生活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因驯鹿而游猎搬迁,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也备受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和日寇铁蹄、“文革”阴云、现代文明的侵扰挤压。然而,最原始最艰苦的生活环境,也给予了他们最纯真的灵性和最纯朴的心灵。他们热爱敬畏大自然,关爱体贴世间的一草一木。
在书中,自然万物被赋予了灵性,拥有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尊严,甚至“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书中有一句话这样描述:“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把它们也看老了。”
大自然与部落族人的生老病死同悲共喜、相互影响、融为一体,甚至互有牺牲,彼此成全。父亲的猎犬“伊兰”在父亲去世的时候,似乎想随主人而去,用爪子在林地上刨坑,好像是在为自己挖坟墓……
这些万物有灵的生命意象与人类和谐共处是历史曾有的现实,又何尝不是人类家园的理想和精神灵魂的归宿呢?
这是一个爱上了就忘不了的故事
书中有血肉相连的亲情,也有刻苦铭心的爱情;有狭隘阴暗的己欲私心,也有舍生取义的民族大爱。
叙述者“我”是一个置身整个故事、历经部落变迁的老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故事的讲述者和思考者。
这种叙事方式透露着淡淡忧伤、无奈和痛苦,让听故事的人不自觉地被带入情境,跟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悲喜交加,就像坐在一个长者面前,看着她缓缓地将目光伸向远处,不时地轻抚着自己布满皱纹的脸庞,每一道褶皱都像是岁月经过的痕迹,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脸上,平静温婉地诉说着一段往事,饱经风霜又不失力量。
年轻的尼都萨满和弟弟林克,同时爱上了爱穿裙子爱跳舞的达玛拉,尼都萨满是个出色的射手,却为了成全弟弟故意射偏,从此将爱意深藏心底,终身未娶;
歪鼻子女人依芙琳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幸,而对别人的幸福真情充满嫉妒和鄙视,尖酸刻薄、性情刚烈,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又葬送了自己的人生;
神赋超能力的年轻女萨满妮浩,虔诚而真诚,为了用跳神的方式驱赶病魔拯救别人的孩子,明知这种治病的方式是一命换一命,仍然在万般煎熬痛苦、爱与愧疚交织中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孩子。
作者在艺术表现方面呈现出一种鲜明的魔幻色彩,这也与故事独特的背景环境和情节内容密切相关,它更多展示的是人性美好善良的一面,尽管中间有矛盾、有挣扎,也有迷惘和徘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命运,有的是挽歌,有的是赞歌,就像书中的一句话“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这是一个读一遍就悟一生的故事
鄂温克族部落近百年的兴衰变迁中,有世事无常的无奈,也有对抗命运的坚强。
在这个故事里,有几代人的一辈子,也有几代人的一阵子;有的人生就像随着部落搬迁不断搭建的希楞柱一样起起落落,有的人生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短暂存在之后就夭折在寒冬病痛之中。
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文明的演变,他们经历了战争,经历了文革时期干部下乡和现代工业化、城镇化的变革,带来了文明进步,也使最后的鄂温克族人不得不告别熟悉的山林生活,被迫进入现代社会。然而,那种无法割舍的别愁离绪是悲伤的、仓促的,也是永远的。他们有的不舍,有的迷茫,有的迷失了人生方向而虚度光阴,有的找不到精神家园而重返山林。
“我”和孙子安草儿最终选择留在了山上,“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祖孙两人继续守护着这片纯净神圣的精神故土。
今年夏天,我历经数千里路程,只为了神往已久的额尔古纳河,看到了温和憨厚的驯鹿和造型独特的希楞柱。当我乘坐边境游船观赏湖畔两岸风景的时候,仿佛看见夜幕下熠熠摇曳的篝火旁,美丽的达玛拉穿着羽毛裙子正在纵情起舞......
(作者系郴州市接待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微公号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张明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