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界守道,心性自明——基层工作的定海神针。知界而后能守道。认知的边界,是每个人基于自身经历、学识、修养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基层年轻干部而言,知界是成长的第一步。明晰边界,才能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自觉地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才能在安全的边界线内找准自己的定位。知界限而存戒惧,守本心以致远行。基层干部身处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每一言每一行都关乎民生冷暖,影响着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因此,遵守原则底线、坚守职业道德、保持清廉本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明晰外在职责范围的界定,更要追求内心道德上的自律。具体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勇于担当,但不越权行事;要积极作为,但不急功近利;要团结协作,但又保持适当距离,确保工作关系的纯洁性。心中有界,行有所止。面对外界诱惑,只有知界限才能存戒惧、守本心、行有规。要把握分寸、严守界限、遵守规矩、坚守原则,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确保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破界有序,新生以待——基层工作的创新之源。知界守道并非一成不变、画地为牢,更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基层工作模式无法全面、高效地回应群众的新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基层工作便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基层工作者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基层干部在坚守原则与底线的同时,也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囿于旧规,不拘于陈法,勇于破界探索未知,敢于跨界尝试新方法,以更加灵活多变的姿态,精准捕捉并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难题,做时代的“闯将”和“创客”。但同时,破界也并非无序的破坏和颠覆,而是在明确方向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探索和突破。基层干部要在破界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急功近利,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找到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要以开拓者的勇气敢于去破界,跨界融合,寻求新生;又要以探索者的审慎有序去推进,遵循规律,步步为营。如此,方能精准施策,解民之困,才让我们在不断创新中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基层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识界方可破界,破界方可促知——基层工作的认知升级。对于基层工作,认知边界是我们对基层工作规律、群众需求等问题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一方面,识界方可破界,认识边界是突破边界的基础。只有当我们明晰自己的认知边界,才能有底气且更加自觉地寻求突破和变革。这是我们创新工作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我们要勇于挑战自己的认知极限,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破界方可促知。认识边界才能突破边界,而突破边界方能进一步深化认知。通过破界的实践,我们才能逐渐打破旧有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模式,通过尝试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治理模式,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新矛盾、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我们才能够不断深化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认知体系。
作为基层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既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又要眼光长远,规划未来路。一方面要有定力,兀兀立本,甘做守界者;但另一方面,也应突破自我,跃跃以试,敢做破界者。基层工作者是新时代的追梦人,也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既要有知界的觉悟与坚守,也要有破界的勇气与蜕变,还要正确把握守界和破界的平衡与融合,推动认知不断升级,方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引领乡村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