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市凝心聚力推进产业建设,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加快建设“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支撑更加坚实。
今年市两会,许多代表委员针对如何继续做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畅抒己见、建言献策。
锂电新能源,是我市“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两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市锂电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全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各项支持政策初显成效。市人大代表汤欣平注意到,虽然锂电产业发展已步入佳境,但郴州锂电研发基础薄弱,缺乏高端研发人员。
加快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汤欣平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制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定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市政协委员胡光辉则表示,建设锂电新能源公共中试服务平台,对于推动锂电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
胡光辉建议,按照“政府牵头、高校承办、院所参与、企业受益”的模式建设公共中试服务平台,在投入上多方共担、服务上多方共享,坚持中试平台的产业公共服务属性,面向全社会提供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咨询等市场化服务。
光电产业同样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市人大代表邓少锋认为,目前,我市光电产业存在总体规模不够大、研发能力不够强、人才培养系统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等短板。
邓少锋建议,出台《全市光电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光电材料、光电显示器件、光电显示终端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做强产业链;加速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重大突破,建设市级光电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家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大力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企业家、关键技术人才、战略管理人才,广泛积蓄光电“人才池”,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属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推行特色专业定向招生,为产业发展做好人才保障。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成果应用转化。
市政协委员廖志辉认为,在南方丘陵地区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对于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设施农业投入成本大、科研和科技推广人才缺乏,我市设施农业目前存在含量不高、研发推广难等问题。
关于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廖志辉建议,政府对设施农业的财政支持应更有针对性,补贴范围、标准和补贴资金发放时间应因地因时有所区别。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设施农业专家院士工作站,增加对南方丘陵地区设施农业科研的投入。同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一审 | 张倩佳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