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乡村全面振兴如何推进?代表委员们分别进行了热烈讨论,贡献智慧力量。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农村房屋建设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市政协委员曹显鸿在参加讨论时坦言,在农村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引领不足、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手续办理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群众住房安全,曹显鸿建议,村庄规划编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人口发展、风俗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针对建房业主、施工工匠以及监督人员普及和强化建房专业技能知识。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简化审批程序,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行规划、土地等信息共享,明确审批时限,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建房审批服务。
随着农村道路更加通畅,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群众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市人大代表黄亚华注意到,相邻县的村民多少会有农产品销售和人际交往等各种往来,但由于城乡公交系统大多以县为单位设立,形成了县域之间的壁垒,邻县相邻乡镇的群众往来必须步行或者采用私人交通工具,如果乘坐公交车,就必须坐车到县城再换乘客运班车,费时费力费钱。
黄亚华建议,建立城乡公交系统县域联动机制,将已经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县的公交线路向邻县乡镇延伸,进一步缩小城乡客运服务差距,提高群众出行质量和效率。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在参加联组讨论时,市政协委员叶传娟认为,长期以来,基层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缺乏人才更新、保障不足,无法有效地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
叶传娟建议,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普培”好现有人才,引进好急需人才,培训好实用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全产业链人才建设,储备优秀年轻专技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同时,完善综合管理机制,在村“两委”干部的配备上将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专技人才优先选拔进入“两委”班子,让基层农业产业发展的决策、管理更科学。
农村公路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脉”,一些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仍是砂石路、泥巴路,制约着群众生产生活。
打通乡村产业路,拓宽群众致富路,市人大代表方刚跃建议,相关部门统一谋划农村道路交通规划,对我市农村通组道路进行分类摸底,围绕“四好公路”建设,把“产业路”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富民路、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深度融合、统一规划。
(编辑:张倩佳 二审:陶子瑶 三审:刘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