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坐直喽,头再往右边摆点!”
隆冬时节,在位于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的汝城县公安局沙洲派出所里,75岁的盘大娘在户籍民警的指导下,一小会工夫就办理好了身份证。
“现在办身份证又快又好,也不用跑县里去办,真的很方便!”拿着新换的身份证,盘大娘脸上堆满笑容。这要是放在过去,她可是连想都不敢想。
作为红军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汝城县公安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扣市公安局“1126”工作思路和县委“1136”发展思路,传承红色基因,绝对忠诚担当,抓实主责主业,守护一方平安,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安机关,连续5年在全省公共安全感民意调查中排名全省前列,沙洲派出所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
暖心警务续写警民鱼水情
文明瑶族乡由过去的文明乡、盈洞乡和岭秀乡合并而成,村民分布极为分散。盘大娘的家在文明瑶族乡盈洞瑶族村,距离乡里集镇近40公里,远离县城80多公里。多年来,受山高路远影响,她除了办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出山外,基本上都窝在山里头。
尽管离上次办证有些年头,但盘大娘仍记忆犹新。那天,天色未亮,她从村里赶到盈洞片区乘车到县公安局办证,办好后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整整花了一天,跑了160多公里。现如今,她搭乘免费公交车到沙洲派出所,半小时不到就能办好。
“暖心警务”,诠释了汝城公安倾力为民服务的如磐初心。
为切实让乡镇办证群众少跑路、少奔波,汝城公安投入经费上百万元,推动户籍审批办理业务下沉下移,在全市首创到11个农村派出所增设身份证受理点,方便农村居民就近办证。在城区,则将城关派出所户籍窗口搬入县政务中心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办证大厅,让城区群众“一站式”同步办好户籍、身份证等业务。
群众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时值文明瑶族乡岭秀片赶圩日,沙洲派出所岭秀中心警务室内,9名辅警集结到岗,随后分组开展治安巡防、交通劝导、接待群众等工作。
“老叔,又来赶圩了?”看到75岁的岭秀村村民朱大爷,值班村辅警陈蔼民热情熟稔地打起了招呼。话音未落,朱大爷就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存折递了上来并说道:“可不,又要来麻烦你帮我取下钱了。”
在汝城山区,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不知道怎么取钱,在家中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找身边的民辅警。对于这样的举手之劳,陈蔼民从不推辞。“老人们要我帮他们取钱,意味着对我有亲人般的信任感。”他说。
全力办民事,悉心解民忧。汝城公安警力仅占比全县总人口的0.5‰,远低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汝城公安克服警力少等困难,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拓展为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着力打造红色警务、暖心警务,让铁血警营充满民生温度,将“半条被子”的温暖传播得更远。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汝城县公安局11个农村派出所累计办理群众身份证件10080张。
“为群众提供更多更暖的服务,就是对‘半条被子’初心的最好传承。”汝城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李生华表示,汝城公安坚守为民初心,深耕主责主业,推进警务改革,提升服务温度和力度,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警务超市”化解群众烦心事
“多亏家门口的‘警务超市’帮我们解了‘麻纱事’,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抓好酒店经营管理,为游客更好地服务。”隆冬时节,位于沙洲景区内的长征酒店生意火爆,副总经理赵亮亮心里很暖。
前不久,该酒店因发展所需,要更换一名厨师,但原厨师以没有拿到工资为由拒不离店,即便是酒店拿出支付凭证后,仍久拖不走。无奈之下,赵亮亮将电话拨向了家门口的“警务超市”——沙洲景区中心警务室。随后,村辅警迅速介入,耐心调处,很快就将问题妥善处理好。
2023年1月,沙洲派出所在沙洲景区设立并启用“警务超市”,统筹调度环沙洲10个村和文明居委会的村辅警集中办公,有力有序保障了景区的平稳安全。
“他们拿着不高的薪酬,却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这让我备受感动。”说起当地的39名村辅警,沙洲派出所所长朱兴星很骄傲:“他们发挥熟悉社情民意以及同乡亲们联络密切等优势,心手相牵地做好平安巡防、纠纷调处等工作,让辖区矛盾纠纷基本不出村就能解决,也就到不了派出所。”
“‘警务超市’建好用好了,就是一道扎实管用的平安防线。”该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颜智龙介绍,依据“警力跟着警情走”原则,汝城县在撤乡并镇后没有设置派出所的集镇市场和中心学校旁,因地制宜设置14个成建制中心警务室,配备150辆巡逻摩托,零距离服务周边村民和学生,积极探索“县、乡、派出所”三级网格管理模式,以“小警务”打通治安防控的“微血管”。
“每天不出来转转,心里憋得慌。巡一巡,看到辖区安然,心里就放心。”热水镇长塘村辅警陈乙胜干了5年的村辅警,不仅被村民唤为“和事佬”,也被当地干部誉为景区“守护神”。
热水镇素有“温泉之乡”美誉,温泉康养旅游尤其火热,当地通过整合“一村一辅警”,提高重点景区和重点部位的巡逻频次,全力为景区营造稳定有序的旅游秩序,切实提升各地游客的安全感和收获感。
在热水镇,村辅警越干越有干劲,既有守护一方平安的自豪感,又有待遇和条件大幅改善的“动力源”。“像巡逻摩托,由县局统一配发,两个村辅警共用一辆,油费、保养、维修等费用由镇政府统一解决保障,极大方便了村辅警开展工作。”热水派出所所长袁文宾说。
一警多能筑牢交通安全“防护网”
农村治安防控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随着机动车的急剧增长,守护交通安全成了农村地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山区县,村庄大多分布在山地,村民出行道路偏远崎岖,仅靠交警中队来管交通,光处理事故就忙不赢,更不要说做好交通安全其他事情了。”该县交警大队大队长陈广介绍,遇到事故点偏远的交通事故,往往一来一去就得花上几个小时,他们也想管好,也想快速高效地处理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边是事关安宁的交通痼疾,一边是保障力量的捉襟见肘,如何破局?如何解题?汝城公安给出的答案是改革——将农村交通管理千钧重担压实到基层派出所,以“脱胎换骨”式的创新举措,织实更紧密的农村交通安全“防护网”。
这并非一蹴而就!
“管交通安全,历来是交警的主责主业,派出所是管治安的,凭什么要我们来管?”“派出所本来警力就不够,哪有精力去管交通?”……2019年7月,该县公安局首次提出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村派出所负责管交通后,基层派出所纷纷倒起苦水。
关键时候,该县公安局党委统一思想,明确农村派出所统一加挂“交警中队”牌子,明确责权利相统一的具体措施,将创新举措破釜沉舟一推到底。
该县交警大队不仅为基层所统一制作门牌、规章制度牌,还以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对民辅警开展统一业务培训,统一发放学习资料、法律文书,统一配发了反光背心、锥筒、酒精检测仪、事故勘查包等基本装备设施,确保农村交警中队高效运转。
“通过制定实施种种措施,让大家愿管、能管,也会管、善管,实现一警多能、人尽其用,充分发挥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效能作用。”陈广表示,推行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后,久困多时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这是实实在在的新变化。“一方面,交通事故处置机动性更强,全县交通事故出警速度整体缩短20分钟以上。另一方面,在全县交通事故处置中,农村派出所交通事故处置率逐年攀升,2021年占82%,2022年占85%,2023年占90%,这意味着正逐步打通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李生华表示。
(编辑:谢莉娜 二审:陶子瑶 三审: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