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理角度讲,晚上九时许老师还在发作业,的确会给学生和家长增添负担。毕竟,这时候孩子来做作业,家长再来检查,的确有点晚。如此之下,如何保障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而家长对此表示质疑,反倒是对家长一“踢”了之,方式欠妥且不利于问题解决。
其实,家长被踢出家长群并非个例。踢出群聊不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正确方式,也不利于家校共育,反倒是会带来诸多连锁反应。不仅会影响到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当事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不排除的是,涉事孩子会因此事受到区别对待。终归而言,对家长一“踢”了之,没有赢家。
一些家长表示,老师很晚还在布置作业,说明也很辛苦,应该体谅。这个说法可以理解,但也要说明,一位老师什么时间布置作业,牵扯的是数十位家长的作息,更要换位思考,为孩子家长考虑。
学校班主任建立微信群本就是为了家校沟通,促进教学育人。在这个群里,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家长反映问题,老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家长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有所质疑,可以采取私下沟通的方式,给下班后还在忙碌学生作业的老师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尊重。
“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家长与老师都应当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将彼此视为孩子教育的“合伙人”,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编辑:张倩佳 二审:陶子瑶 三审: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