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多地水果市场曝出“改头换面”后的水果价格飙升现象,“如何看待‘洋包装’卖高价”的词条迅速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各界对水果市场诚信经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
在水果市场上,打着“进口”旗号的水果以“品质保证、特殊风味和稀缺性”不断吸引着消费者。然而,很多消费者可能想不到,花高价买来的进口水果是披着“洋包装”的国产水果。
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果消费量持续攀升,达到13亿吨,较2022年增长了3%。在水果这一日常消费的初级农产品类别中,品牌与地理标志产品的“假冒”问题日益凸显。这些产品通常拥有独特的商标标识,被广大消费者视为品质的保证。然而,这些标识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贴牌”手段,故意模糊视听,使得消费者在外观上难以区分真假,往往在食用时才发觉品质上的巨大差异。
显然,“李鬼水果”乱象的发生,暴露出水果行业一些不法商家的恣意与贪婪,也说明相关监管仍然存在缺失和漏洞。
对此,笔者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执法协同,常态化监管进口水果手续,加大对虚假广告和农产品标识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电商平台要承担商品信息审核责任,通过完善“系统+人工”的精准审核机制,精准监测商家标识信息,对“李鬼水果”采取严厉措施并建立黑名单;同时,要建立消费者投诉快速反应机制,简化维权流程,针对水果投诉取证难的问题,降低投诉门槛,维护消费者权益。企业则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诚信经营,不参与“李鬼水果”生产销售。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水果时可以向商家索要检疫证书,并检查产品外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或英文注明的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等信息,理性、按需消费,避免上当受骗。
总之,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李鬼水果”这一不法现象的发生,保护消费者切身利益,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编辑: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