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基固本,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固基石。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保持增长,犹如点点繁星,照亮了工业经济的广阔夜空。电子、有色、化工、汽车等重点行业贡献了工业生产增长的四成,犹如四梁八柱,稳稳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种“稳”,体现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如同工业经济的双翼,助力中国经济翱翔于高质量发展的蓝天。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00家高水平5G工厂的培育,不仅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智能化水平,还为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新培育的138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更是彰显了中国工业经济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这种“稳”,是政策精准滴灌的结果,是市场主体辛勤耕耘的收获,更是中国经济在风雨兼程中筑底的坚实基础。它告诉我们,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中国工业经济的“稳”字诀始终是我们抵御风险、破浪前行的定海神针。
锐意进取,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在“稳”的基础上,中国工业经济更以“进”的姿态,展现出惊人的活力与潜力。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材料、生物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这种“进”,是科技创新的引领。从C919大型客机的翱翔蓝天,到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的成功点火;从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的正式入列,到“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中国工业经济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科技创新的智慧与汗水。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不仅提升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更为全球工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这种“进”,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中国工业经济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中国工业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质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蓄势待发,积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工业经济的持续向好,正不断积蓄着经济长远发展的强大势能。在“两新”政策的引领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不仅拉动了全部投资的增长,还为新一轮的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种“好”,是政策效应的显现。从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到加大对工业大省、工业大市的支持力度;从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到着眼“十五五”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投资项目,中国工业经济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扶持与有力保障。
这种“好”,是市场信心的提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工业经济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这得益于市场主体的坚定信心与不懈奋斗。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不断涌现,中国工业经济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市场主体的智慧与汗水。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满怀希望,相信在风雨洗礼中成长的中国工业经济必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更加澎湃的动能、更加强大的势能,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倩佳二审:陶子瑶三审:李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