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有效回应群众需求和关切,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办好基层民生实事是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关键支撑,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新时代基层治理须构建需求精准传导、服务全面覆盖、要素保障齐全的民生工作体系,切实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急难愁盼,校准需求收集“坐标系”,让民生实事更具“穿透力”。党员干部心怀百姓福祉、情系民生冷暖是职责所系、使命使然。做好民生实事工作关键在于精准收集群众需求、精准回应群众关切,当干部与群众心贴心、情牵情,就能赢得信任,让交流顺畅无阻。党员干部应常思百姓所盼,主动沉下身、接地气,深入田间地头、小巷院落,通过向困难户问生活所需,向种养户问生产所急,向留守户问情感所盼,形成民生需求动态清单,从而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坚持换位思考问题,切实找准群众关切,锚定民生短板,校准工作方向,确保民生项目精准高效,才能赢得群众支持,夯实民生工作群众根基。
强化示范带动,打造服务下沉“桥头堡”,让民生实事更具“辐射力”。“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民生实事绝非空言托举,需在实干中彰显为民情怀。一方面,聚焦医疗、养老、产业和物流等基层民生领域,梳理重点问题清单、细化具体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做到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确保民生实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另一方面,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枢纽,辐射建设村级卫生室、养老驿站、文化礼堂、电商服务站、农技推广站等5类基础服务站点,延伸建立自然村组助农服务点,将群众“心愿清单”逐一兑现为“幸福账单”,筑牢民生保障坚实壁垒。
完善要素保障,筑牢民生保障“压舱石”,让民生实事更具“内生力”。构建好民生项目保障体系是确保基层民生工程行稳致远的基础支撑。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民生实事票决制,推行“四议两公开”决策流程。优化资金保障,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创新“财政奖补+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多元筹资模式,设立村级民生专项基金。深化技术保障,开发智慧乡村管理平台,整合农业物联网、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化服务资源,搭建“云端民生服务大厅”,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保障的基层民生工作体系,推动民生工程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单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切实将民生“需求清单”转化为乡村振兴“幸福答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只有始终把群众脸上的“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以为民情怀凝聚合力,以精准施策提升效力,以要素保障激发活力,才能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绘就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幸福图景”。当每个乡村都有解忧的“民生驿站”,每条街巷都有温暖的“服务坐标”,千家万户的“小确幸”终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大洪流”。
一审 | 龙琦钰
二审 | 朱俊铃
三审 | 周喜林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