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向北方》是一部以独特视角和详实笔触展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共创新中国的党史著作。该书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生动叙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在中共中央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冲破重重封锁,从香港秘密北上解放区,全力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非凡历程,深刻揭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渊源与初心使命,是一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不容错过的党史佳作。
主要内容
“五一口号”的发布:凝聚共识的激昂号角
1948年4月30日,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共同投身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毛泽东同志对初稿进行认真审核后,最终确定了23条具有深远意义的口号。其中,“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的发出,宛如一声响亮的号角,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激起强烈共鸣。香港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在收到毛泽东同志的亲笔信后,迅速召集会议,讨论并联名通电响应“五一口号”。他们深知,这一刻不仅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他们肩负使命、共创新中国的关键时刻。
北上之路的艰辛:民主人士的果敢抉择
在“五一口号”的感召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响应号召,毅然决定北上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然而,北上之路并非坦途,国民党当局对民主人士实施了严密的封锁与追捕,港英当局也蓄意设置诸多障碍。以第一批北上人员为例,沈钧儒、章伯钧、谭平山、蔡廷锴四人成为了“吃螃蟹”的先驱,他们乔装打扮,有的化妆成商人,有的扮作旅客,开始了充满艰险的北上之旅。他们在海上遭遇了国民党军舰的追捕和恶劣天气的考验,历经15天终于抵达哈尔滨,成为了第一批成功北上的民主人士。此后,马叙伦、郭沫若等众多民主人士也在历经艰险后成功抵达解放区,他们中有的穿越了国民党的封锁线,有的躲过了港英当局的搜查,有的甚至在途中遭遇了生命危险,但都坚定地选择了北上没有退缩,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民主人士的汇聚:共绘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随着一批又一批民主人士的成功北上,解放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和贤达。他们在解放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接待,与中共领导人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商讨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政策、文化方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积极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深入了解了中共的领导理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真切目睹了中共的廉洁奉公和人民的团结奋进,更加坚定了对中共的信任和支持。他们深知,只有与中共携手合作,才能共同创造新中国的美好未来。
心得体会
本书生动描绘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响应“五一口号”后,冲破重重封锁、秘密北上解放区的艰难历程。在那段充满艰险的岁月里,中共对民主人士的关怀与照顾,与民主人士对中共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民主党派与中共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的并肩作战,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相互扶持与鼓励。各民主党派人士身处复杂严峻的政治环境,却始终坚守信念,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义无反顾地踏上充满艰险的北上之路,他们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坚定决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置身当下,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的诸多挑战,我们更要从先辈智慧中汲取力量,学习传承中共与民主党派紧密合作的精神,积极推动部门间深度协作,广泛团结各方力量,凝聚强大工作合力。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勇挑时代重担,以无畏勇气和坚定决心,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进,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笃定践行使命担当,奋力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辉煌篇章。
(推荐人曾绮运系农工党郴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黄慧
三审 | 李造雄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