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振兴为根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直指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近年来,从“大粮仓”黑龙江的智慧农田到“茶乡”福建的数字茶园,科技正重塑传统农业的生产逻辑。同时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向科技要效益,让“汗水农业”转向“智慧农业”;向品牌要市场,打造地理标志产品,让“金字招牌”成为农民增收的“硬通货”,以差异化定位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夯实乡村治理基石。文件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深化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强化执行情况监督评估,持续为基层减负。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让“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模式,让基层党组织成为致富带头人。充分将组织建设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共同体。
以人才振兴为引擎,破解乡村发展瓶颈。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针对“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的难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打出“引凤还巢”“就地孵化”组合拳: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就地育才、机制留人,打破“城市优于乡村”的刻板印象,构建“乡村机会无限”的发展预期。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城乡二元到融合发展,中国乡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让我们共同发力、全民参与,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山乡巨变。
(编辑:刘娟丽 二审:张明 三审:周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