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浪潮越涌越高,大家都排着队争先入局“赶海”。但越是这种关键时刻,越不能急于求成。郴州必然要紧跟步伐,但脑子也要清醒。要看到科技创新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就像煲汤要用文火慢炖,得沉下心持续投入。
AI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环境。进入新时代,城市竞争力中,环境好才是硬道理。过去,城市竞争拼的是优惠政策,但现在企业和人才更看重的是创新土壤和发展环境,郴州如果能在这些方面沉下心来发力,完全有机会煲一锅“好汤”。
说白了,科技创新这条赛道上,郴州虽然起步不是最早的,体量不是最大的,但只要耐心把科技创新的“生态”维系好,又何愁引不来“金凤凰”?
虽然现在有些城市确实先吃上肉了,但我们手里也有“硬菜”。农夫机电的“种田神器”在南岭山区可是明星产品,配上郴州传统的锻铸造手艺,搞个“山地农机研发中心”绝对靠谱。我们还有东江湖冷库,大湾区算力多得要溢出来了,我们的东江湖天然冷水池正好接盘,搞个“冷热数据储藏间”,既省电费又赚外快。再比如郴州的电池技术,要是配上无人机试验场、郴州陆港,那就是“天上飞+地上跑”的黄金组合。
接下来,我们还要把环境弄好,强化人才和平台支撑。真正的优秀人才来了,建实验室、给安家费,该投入的就投入,一句话:“来了就是郴州人!”对于科创实验成果的转化要有耐心,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获果实的,勤勤恳恳干事,失败几次也不怕,多试几次也许就成了。还有我们的招商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要更有针对性,更有人性温度,别学网红店搞噱头,踏踏实实把服务做到人心里才是真功夫。
科技创新没有捷径,郴州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建设成效显著,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只要我们多一分定力和耐心,坚持优化环境、培育人才、做实产业,待火候成熟,保准端出一锅让大湾区都流口水的“科技创新靓汤”!
(编辑:张倩佳二审:张明三审:周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