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病房里,67岁的庞中林紧紧握住同为银龄志愿者尹坤甲的手,声音低沉却坚定:“老尹,好好养病,等你康复了再来帮忙。”几句简短叮嘱后,他转身离开病房,步伐利落得不像年近七旬的人。
庞中林出生于1957年,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乡的生产队担任会计,后被推选为队长。那时候,他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科学方法种植水稻。在他的带领下,生产队稻谷亩产增长到了400公斤。
“凡事得钻进去,做到最好。”庞中林说,上学时,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了根。此后的岁月里,这粒种子随着他参军入伍、转业进厂,在每一个岗位上抽枝散叶。他曾获“优秀党务工作者”“实施党建目标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还连续8年被评为“企业改制先进工作者”。
2017年,退休后的庞中林没有闲下来。在小区管理、服务群众、调解矛盾等事务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刚开始,有些人对他不理解,以为他是拿工资干活。但他也不辩解,只是默默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老有所为”。
2020年1月,庞中林加入了志愿服务组织,成为一名志愿者。新冠疫情暴发时,北湖区下湄桥街道花园洞社区防控缺人手,63岁的庞中林戴上党员徽章,第一时间报了名。有人劝他:“年纪大了,别冒险。”他眉头一拧:“我是社区一分子,既是老党员,又是老兵,这时候不上,对得起党的培养吗?”
51天里,他带着支部党员们守卡口、测体温,从未抱怨。后来,他又主动前往王仙岭街道协助疫苗接种,这一干就是13个月。
2022年,庞中林加入郴州市天柱公益促进会后,几乎每周雷打不动参与活动:翻山越岭慰问老兵,在特教学校陪孤独症儿童玩游戏,甚至自掏腰包给环卫工人送早餐。
走进庞中林的办公室,墙上挂满的锦旗和照片无声地讲述着故事,文件柜里整整齐齐码着历年来志愿服务活动的资料。庞中林抽出一张2023年的照片感慨不已:画面里,仰天湖瑶族乡的抗美援朝老兵挺直佝偻的背向志愿者们敬军礼,依稀可见当年的军姿风采,庞中林也以标准军姿回礼。那天返程路上,他反复念叨老兵的话:“不麻烦政府。”这幕更加坚定了庞中林要关爱老兵的决心。
此后,他和团队走过郴州多个乡镇村庄。仅在2024年,他们就走访了全市168位抗美援朝老兵,为老兵遗孀、功勋模范、伤残军人发放了价值34.7万元的慰问物资,给223名留守儿童送去了生活物资、学习用具。资兴因特大暴雨受灾,他们联合爱心单位和爱心企业,筹集了价值76.3万元的物资,并9次前往灾区,将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以前总说‘做好事不留名’,现在得让年轻人看见‘好人好事’。”庞中林翻着活动相册笑道,随着郴州“好人之城”的建设及对志愿者服务的重视和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了志愿服务的意义,进而选择加入志愿者队伍。如今,郴州市天柱公益促进会有近500名志愿者,其中很多是年轻人,甚至不乏在校大学生。
“看到有这么多年轻人加入这个团队,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现在还干得动,要做好‘传帮带’,把爱心传递下去。”庞中林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