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彰显民生温度,托起幸福养老的底线保障。发展银发经济,首在筑牢基本养老服务的根基。当前,我国正加速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从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到农村互助养老点,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到适老化改造工程,每一项政策的落地都在编织更紧密的养老保障网。这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养老床位数量等“硬指标”,更要重视服务质量的“软提升”,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要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全覆盖,这正是以制度创新守护“夕阳红”的务实之举。
银发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银发经济绝非简单的“养老刚需”,而是涵盖健康管理、文化娱乐、智能科技等多领域的综合产业体系。随着老年群体消费观念升级,从传统养老护理到老年教育培训,从适老家居设计到老年旅游市场,银发经济正催生新的增长点。企业当以创新思维洞察需求,既要开发助行器、智能监测设备等实用产品,也要培育老年文娱、终身学习等精神消费场景。政府需通过税收优惠、产业引导等政策,培育“银发经济产业集群”,让市场活力与社会责任同频共振,使银发经济成为扩内需、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银发经济凝聚文明力量,构建代际和谐的社会生态。在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生活方式的今天,发展银发经济尤需人文关怀。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提醒我们在推进智能化服务时要保留传统服务方式;老年人才“退而不休”的愿望,呼唤建立银发就业支持体系。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银发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全龄友好”的社会理念——当社区公园增设适老健身设施,当公共服务窗口保留人工通道,当青年志愿者为老人开展智能手机培训,这些细节都在书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明答卷。正如古语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发展银发经济正是新时代对传统美德的创新传承。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从“养老”到“享老”,从“生存型”到“发展型”,银发经济的蓬勃兴起,映照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底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以系统思维统筹银发经济发展,既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又关注精神文化滋养;既破解当前养老难题,又为未来积累经验。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有尊严、体面的晚年生活,让银发经济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这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
(编辑:张倩佳 二审:张明 三审: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