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 市政府 | 市政协 | 市总工会 | 北湖 | 苏仙 | 资兴 | 桂阳 | 宜章 | 嘉禾 | 永兴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民生 > 正文

苏仙岭下读好书丨千古拾珍——读《袁崇焕》(下)

作者:    来源:郴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3-25


终点:盛极而衰的悲剧落幕

1628年7月,袁崇焕风尘仆仆赶回北京。7月14日,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在建极殿平台召见44岁的袁崇焕。此时的袁崇焕,已经被提拔为正二品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督师蓟州、辽东、登莱、天津(以下简称“督师蓟辽”)等处军务,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但巅峰,往往是下坡的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一年后自己会在这里被捕,两年后被判处磔刑。

(一)得意忘形

崇祯皇帝年少却很有想法,刚登基就铲除了奸臣魏忠贤,这与他高祖父嘉靖皇帝17岁解决权臣杨廷和“异曲同工”。为了尽快收复辽东,他决定破格使用袁崇焕,先封兵部右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再加封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督师蓟辽(明朝惯例,督师一般由内阁大学士担任,如孙承宗,袁崇焕获此任命实属破格)。崇祯自觉英明神武,认为既已高效扳倒魏忠贤,只要用人得当,收复辽东指日可待,大明中兴近在眼前。袁崇焕也很得意,作为岭南人,他不仅能光宗耀祖,日后还能在族谱上单开一章。两人见面也很有戏剧性,崇祯在建极殿平台召见群臣,并要袁崇焕阐述其复辽方略。一口粤语的袁崇焕说的头头是道,崇祯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连连称赞(毕竟崇祯自己军事是外行),群臣们跟着附和。最后得意忘形的袁崇焕头脑发热,说了一句最不该说的话:“倘皇上假臣便宜,计五年而东夷可平、全辽可复(假如皇上许我便宜行事的权力,计划5年内可平定后金,收复全辽)。”这句话让会议达到了高潮,崇祯很兴奋,当场表示“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会后,下属许誉卿好奇询问袁督师,究竟有何奇谋能实现五年复辽,袁崇焕却满不在乎地回应“聊以是相慰耳”,大意就是随便说说让皇上高兴高兴。纵观后续发展,大致可以判定,袁崇焕的悲剧结局,很可能就源于这句信口之言。

(二)擅权僭越

10多天后,袁崇焕带着崇祯的期许、承诺与支持前往山海关,因为“五年复辽”的大话已脱口而出,为尽快证明自己,确保朝着五年复辽的目标推进,他后续做出了诸多错误之举。在他看来,皇帝已给予十足的支持与信任,于是行事越发大胆,擅自做主,接连犯下四桩大错:

・一是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时任皮岛总兵,当时朝廷经常欠薪(没钱),沿海地区出生、颇有商业头脑的他就把皮岛打造成了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港,对过往船只征税以发展经济,自己也参与了当地部分产业投资。从战略上看,皮岛至关重要,后金军每次攻打明朝,毛文龙就习惯性骚扰敌后,努尔哈赤因缺乏海军,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暗自恼怒。孤悬海外的毛文龙屡获战功,还得到了先帝朱由校御赐的尚方宝剑,朝廷难以管束,后金军也拿他没辙,久而久之,毛文龙养成了散漫不羁的性格,工作中经常不服从上级指挥,“听调不听宣”是家常便饭。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袁崇焕也不客气,1629年6月以阅兵为名,将毛文龙招来,罗列12条罪状后,当场将其斩杀。从袁崇焕到山海关任蓟辽督师,到斩杀毛文龙,前后不到1年。且毛文龙官居一品,袁崇焕仅为二品,从官阶上讲,袁崇焕斩杀的还是上司。回顾他曾为五品官就敢越级告状的过往,不难发现,他个性自我、倔强,行事缺少深思熟虑,可能当时也不认为这是件大事。他全然未曾思考,为什么熊廷弼、孙承宗、王在晋等前几任督师,明知毛文龙存在经济与作风问题,却始终未加惩处。实际上,毛文龙驻守的皮岛对后金有着极大的战略牵制作用,毛文龙死后,其手下大部分投靠清军,臭名昭著的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便在其中。袁崇焕万万没想到,杀了毛文龙仅5个月后,他就要付出“己巳之变”的惨痛代价。

・二是擅自“市米蒙古”

袁崇焕心里清楚,“五年复辽” 不过是夸下的海口,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他本着“抚西虏(蒙古)以制东夷(后金)”的想法,试图拉拢处于明、金、蒙古各部中间位置的蒙古喀喇沁(音译)部落,期望以此遏制后金。若喀喇沁部臣服于大明,大明便多了一道与后金之间的缓冲地带,能极大缓解边防压力。1629年年初,北方遭遇天灾,爆发大饥荒,袁崇焕上疏,请求按人口数量卖粮食给喀喇沁部(当时明朝的粮食不能随意售卖),崇祯予以批准。但袁崇焕在实操中再次擅自做主,未按崇祯批示的按人口售卖,而是不计数量向喀喇沁部提供粮食。袁崇焕全然不知,喀喇沁部早已私下投靠后金,卖出去的粮食,最后大多进了后金的营帐。在“己巳之变”中,正是喀喇沁部带领后金攻破明朝大安口防线,袁崇焕此举,无疑是一步昏招。

・三是擅自议和

在袁崇焕被凌迟前,京城中四处流传着他通敌卖国的谣言,致使后来百姓纷纷出钱,争着买他的肉吃。虽谣言源头已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袁崇焕绝无叛国投金的可能,毕竟努尔哈赤之死与他有关,他若投降,下场必定凄惨。综合史料分析,这一谣言大概率源自他的私自议和行为。《明史》明确记载“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大概是朱由校还在的时候,袁崇焕就开始私下与后金议和,当时朱由校痴迷木工,魏忠贤掌权,加上袁崇焕官职低微,此事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对崇祯来说,擅自议和本身就是擅权僭越之举,况且在明朝眼中,后金向来反复无常,与之讲和无异于与虎谋皮、养虎遗患。袁崇焕或许从未料到,崇祯判他死刑的首要理由便是“擅主和议”。

・四是擅结内臣

这一点大致是导致崇祯磔杀袁崇焕的直接原因。己巳之变后,1629年12月1日,袁崇焕被“解职听堪”(先免职,后续再做处置)。自12月7日起,直至次年8月,崇祯收到了无数弹劾袁崇焕和内阁次辅钱龙锡的奏章,有说他们俩经常密谈的,有说袁崇焕给钱龙锡送钱的,有说两人私下打算结为姻亲的。袁、钱二人私交甚笃,言官们弹劾的罪状也“真真假假”,但袁崇焕私下给钱龙锡写信是真的。在封建时代,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内廷高官私下往来是大忌,袁崇焕擅自与内臣往来,无论他是否怀有不臣之心,在皇帝眼中都已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己巳之变

1629年是农历己巳年,这一年年初,袁崇焕卖米给蒙古喀喇沁部;这一年年中,袁崇焕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10月下旬,因从明朝变相获得粮食补给且无后顾之忧的皇太极,在蒙古喀喇沁部的带领下,绕过了袁崇焕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直逼北京城下。面对后金军的围城,11月1日,北京宣布戒严。崇祯陷入慌乱,毕竟袁崇焕曾许下“五年复辽”的诺言,可仅仅过了一年,后金军队竟已兵临京城。袁崇焕同样慌了神,后金军队抵达北京,事态已远超军事范畴,若守住北京也难免遭受处分,若守不住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将累及九族。袁崇焕急忙率军驰援北京,终于在11月20日与皇太极所率军队相遇,双方首战以袁崇焕军队小胜而结束。北京有了喘息之机,但崇祯不敢大意,加之朝廷权贵纷纷弹劾袁崇焕(一方面有党争的原因,另一方面有自家北京城外土地、粮食被抢的原因),民间又开始流传袁崇焕“引敌胁和”的传闻,甚至出现了“杀了袁崇焕,鞑子走一半”的民谣。11月23日,崇祯决定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明史》记载袁崇焕是穿着青衣黑帽(以示自己有罪)来觐见的,而见面会上,崇祯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天赋,没有苛责、没有怪罪,甚至还把自己的外套(貂裘)脱了,披在袁崇焕身上。袁崇焕觉得自己深受信任,一时冲动说“将士们从辽东赶来,一路辛苦,可否率兵入城休整”,崇祯考虑到军队入城可能引发哗变或叛乱当即拒绝,袁崇焕又说“那(最精锐的)三千人进城休整可否”,崇祯当即回复“即三十人亦不可!”话说完,袁崇焕悻悻回了军营,而崇祯也感觉到,这个人太危险,不能再用了。11月27日,左安门之战爆发,袁崇焕驻军固守,再次获胜。崇祯认为时机已到,12月1日以“议饷”为名,再次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当日会面过程很简单,崇祯直接问了袁崇焕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杀毛文龙?敌人为什么可以直捣北京?守将满桂身上刻有关宁铁骑的箭头是怎么回事?”袁崇焕顿时语塞,他难以坦言杀毛文龙是因个人嫌隙,不知道敌人怎么兵临北京城下,满桂的箭伤可能是误伤。崇祯见袁崇焕无言以对,怒不可遏,当即下令锦衣卫将其拿下。就这样,明朝十万勤王大军瞬间失去总指挥,不久便发生哗变。直到1630年正月,皇太极东进,连克数城,并分兵驻守遵化、滦州(今河北滦县)、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今属河北),率部返回沈阳,这场战争才宣告结束,史称“己巳之变”。

8个月后,崇祯再次在平台开会,会上一一列举了袁崇焕的罪状,最后问群臣如何定罪。台下默然,无人回应,崇祯缓缓说了四个字“依律,凌迟”。有人说袁崇焕临刑前念了一首“七绝”:“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首诗真实性不详,大概率是后人写的,但临死依旧记挂辽东的人,大概率也不会是叛徒。总之,袁崇焕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他性格复杂,或许本就不应被置于高位,却又阴差阳错承担起难以承受之重任,最终落得悲惨结局。

后记

袁崇焕这个名字,是伴随着很多争议的,如今各大网站、自媒体及各类书籍中,对他的评价依旧众说纷纭,犹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对其盖棺定论的评价。通过读史对其“祛魅”,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位名留青史之人并非完美无暇,他的优点足以让他彪炳千古,他的缺点也使得他毁誉参半。

优点

・(一)遇事勇毅担当

袁崇焕被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邵武知县,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里,他留下的史料不多,但无论是亲自带队冲入火场救人,还是发榜为乡民伸冤,都反映出这个人不怕事、不避事,有着岭南人务实、精算、敢闯的“顶难上”风骨。即便在己巳之变中,他犯下诸多过错,却自始至终都没有诿过于人,而是独自承担了最为惨痛的后果。

・(二)善于创造机遇

袁崇焕35岁才考中进士,还因成绩不够好而未能及时得到分配。36岁到任,38岁赶上京察,按照明朝每6年一次的京察惯例,到任才两年的他,本难以获得较好的评价。但他另辟蹊径,做了“单骑闯边”的逆行壮举,为自己创造了崭露头角的机遇,也得益于此,他才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努尔哈赤的“克星”。

・(三)始终没有放弃

袁崇焕的成功,确实存在一定运气成分,如果没有宁远之战中改变战局的关键一炮,他很可能战死沙场。毛泽东同志曾说:“在危险的环境中表示绝望的人,在黑暗中看不见光明的人,只是懦夫和机会主义者。”从这一点看,袁崇焕绝非懦夫和机会主义者。史书中记载,宁远之战前,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誓言与全体军民共存亡,这份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绝不放弃、始终坚持的决心,最终为他赢得了名震天下的机会。尽管他并不完美,但这份坚持,足以震烁古今。

缺点

・(一)缺乏全局思维

尽管很多人说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准备投敌,但这种谣言经不起推敲,袁崇焕间接炸死了努尔哈赤,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不可能投降后金。但擅杀毛文龙也是客观事实,其动机很简单,就是简单的“看不惯”,他自认为身为经略辽东的一把手,对于不听从指挥之人,除去便是。这种逻辑看似简单,却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毛文龙专横跋扈是真,但牵制敌后也是真,甚至从某种角度看,毛文龙发挥的作用并不亚于袁崇焕,至少毛文龙在的时候,后金军不敢轻易大举进攻,至少得留部分军队巩固后方。作为当时辽东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袁崇焕要杀毛文龙,动手前至少应该想清楚三点:杀了毛文龙之后,谁可以取代他?善后工作该如何妥善处理?毛文龙手下的几万军队哗变了又该如何应对?由此可见,缺乏全局思维的袁崇焕,并非一位合格的统帅。

・(二)不懂换位思考

袁崇焕是一个很自我的人,凡事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而鲜少站在他人立场考虑,更不懂得给他人留有余地。他任山海监军时,上司王在晋很欣赏他,但仅仅是因为两人观念不和,袁崇焕就不管不顾,越级打报告,反正“不听我的就不行”。更为严重的是,他也不懂得向上管理,在己巳之变中,皇太极的军队都已兵临北京城下,他还敢向崇祯提出想带兵入城休整的请求。站在崇祯的角度来看,若袁崇焕带兵入城“里应外合”,岂不是有社稷颠覆之危?

・(三)行事冲动鲁莽

作为一名领导者、管理者,尤其是手握数十万重兵的蓟辽督师(袁崇焕督师蓟辽时,兵力大约在15—20万之间),必须“稳”字当先。然而,袁崇焕在关键时刻时常脑袋发热说错话,这充分表明他并非合格的帅才。刚担任蓟辽督师之时,他便贸然向皇帝夸下海口,称 “五年复辽”。身为朝廷正二品大员,对皇帝许下的承诺是必须兑现的。但倘若五年期限已到,却未能实现既定目标,又该如何是好?此外,在卖粮食给蒙古喀喇沁部一事上,崇祯帝明确批复按人头售卖,袁崇焕却全然不顾,有多少卖多少,结果这批粮食最终流入了后金军营,袁崇焕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四)不懂用人管人

夫为将者,未学用兵之术法,应先识用人之短长。袁崇焕作为统帅,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漏洞百出。他手下有很多猛将是真的,祖大寿、满桂、赵率教、王承胤等等,这些人都是从尸山血海中历经生死考验活下来的,执行力和战斗力自不必说;但这些人不和也是真的,满桂生性耿直,多次因为军功与赵率教发生激烈争吵,两人矛盾积怨颇深。对于左膀右臂的嫌隙,袁崇焕只会和稀泥,拖一天是一天,没有想办法推动双方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后来,他甚至觉得满桂过于鲁莽,又向上司告状,这使得满桂认为袁崇焕处事不公,心中埋下了不服的种子。纵观袁崇焕的行事风格,他确实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在告完满桂的黑状之后,又任命满桂镇守山海关,统领最精锐的2万关宁铁骑,他自认为这是对满桂的重用,却未曾想过满桂并不一定领情,他更没想到,己巳之变中满桂身上中了一支刻有“关宁铁骑”字样的箭(至于这支箭是误伤还是真有人对满桂下黑手,亦或是满桂自导自演已无从考证),满桂还在崇祯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

2020年8月,一位名叫佘幼芝的老人在北京因病逝世。据说她的先祖佘明德(袁崇焕部将)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偷取了袁崇焕的首级,埋在自家院内,世代守护,到佘幼芝这一辈,佘家已经守墓守了17代共计390年。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坚持,但这份坚贞不屈的气节,又何尝不是与袁崇焕的铁血豪情、精忠报国交相辉映呢?

写袁崇焕,洋洋洒洒近万字,也不知如何收笔。不如借用梁启超先生在《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里的一段话:“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关系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袁崇焕)其人也”。

(作者文昊系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秘书三科科长、

一级主任科员)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

编辑:谢莉娜
分享: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