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湖南即将迎来首次国家级产业转移对接活动。这场以“一带一部湘聚共赢”为主题的盛会,既是落实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更是湖南立足区位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场活动的举办,标志着湖南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枢纽定位,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坐拥“一带一部”独特区位优势——既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带,又是长江开放经济带与沿海开放经济带的结合部。这种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理特征,使其成为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天然枢纽。从长江黄金水道到京广沪昆动脉,从长株潭都市圈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南的每一处发展坐标,都在诠释着“枢纽”二字的深刻内涵。此次活动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计算等四大产业,正是要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优势,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强磁场”。
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印证着湖南的战略价值。从古代“湖广熟天下足”的粮仓地位,到近代维新运动的策源地;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重镇,到新时代的创新高地,湖南始终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湖南更成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其枢纽功能已从地理空间延伸至经济循环的各个领域。
战略赋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承接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腾笼换鸟”,而是通过高质量对接实现产业能级跃升。湖南此次活动精心设计“1+4+N”框架,既注重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又突出产业对接的精准性。通过院士专家的智慧碰撞、龙头企业的战略布局、重大项目的集中落地,湖南正构建起“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完整生态链。数据显示,此次活动已吸引300余个省外项目,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将为湖南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湖南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依托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种“双轮驱动”模式,既巩固了既有产业优势,又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正如湖南省工信厅负责人所言,此次活动是湖南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共赢未来,开放包容的发展范式。“湘聚共赢”的核心理念,在于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湖南通过搭建国家级对接平台,不仅为东部产业提供转型空间,更为中西部发展创造机遇。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既是对“全国一盘棋”思想的生动诠释,也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有益探索。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长三角,从京津冀到成渝双城经济圈,湖南正以“枢纽+节点”的网络形态,将自身发展融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开放的湖南,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胸怀。通过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湖南不仅要让企业“引得进”,更要让项目“长得大”。这种“全周期”服务理念,折射出湖南从“政策招商”向“生态招商”的深刻转变。当产业转移与本土创新形成共振,当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湖南必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以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为契机,正在绘制一幅“一带一部”的壮美画卷。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互联互通,更是经济脉络的深度融合;不仅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迭代创新。当“湘聚共赢”的理念化作实践,当战略支点释放强劲动能,湖南必将为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湖南样本”。
一审 | 谢莉娜
二审 | 黄慧
三审 | 刘红亮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