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郴江,万物萌发。在这个踏青的好时节,大家都愿意走进山野,赏美景、享野趣,顺手采摘一点野笋、野菜,回家做成香喷喷的美食,也算是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社交平台上,各种野菜图鉴早已刷屏。年轻人将刚摘的蕨菜发上抖音,配文“纯天然零添加”;短视频里“三步识荠菜”的教学内容点赞过万;连咖啡店都推出“香椿拿铁”蹭热度……野菜俨然成了今春顶流。
可急诊室的故事却在提醒我们——野菜有风险,食用需谨慎。有人把毒芹当水芹菜包了饺子,全家腹泻送医;有人跟着博主视频挖回的“野葱”,炒蛋下肚后进了ICU。大家挖野菜,图的是“纯天然”“无污染”,但是,当挖野菜从时令雅趣变成了“全民冒险”,我们或许该问问:这场与春天的舌尖博弈,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真正的野趣,不必非得与风险共舞。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野菜的人工栽培,若真对野菜情有独钟,与其在野外赌运气,不如走进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若仍想体验采摘之趣,切记“五不采”原则:不采陌生种、不采污染区、不采开花株、不采保护种、不采超500克。像化儿草、毒芹这些“刺客”,宁可错过也别乱试;采摘时远离公路、工厂、污水沟,挑生态环境好的地方;马齿苋、蕨菜等草酸大户,焯水再吃,每月别超3次。
再者,人类对自然的伸手,当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当我们懂得在采摘时留下根系,在品尝时心存敬畏,那些沾着露珠的野菜便不再是冒险的赌注。正如有些多年耕种经验的老农,会指着新发的野芹对孙子说:“留几株开花结籽,明年才有新芽。”——这朴素的传承里,藏着可持续发展的智慧。
其实,春日的野趣未必只在舌尖,认认真真观察一株野菜如何抽芽展叶,用镜头记录它和蜜蜂的互动,何尝不是另一种更温柔的“采撷”?舌尖的春天不该只有野菜的涩,更要有松涛的香、鸟鸣的甜——毕竟真正的野趣,从不需要以健康为代价兑换。
一审 | 邓金秋
二审 | 张明
三审 | 谭志文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