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信心如同明亮的灯塔,为前行的道路指引方向;又似强劲的引擎,为突破困境、实现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松柏村便以坚定的信心为支撑,书写了一段突破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精彩篇章。
信心破局,红色基因唤醒发展内核
松柏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初期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从历史角度来看,松柏村尽管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但如何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优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插标分田”的红色文化资源虽承载着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却难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村里缺乏有效的展示平台,红色文化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自然环境方面,虽拥有龙王岭、西河等山水资源,但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还未达到文旅融合的要求,限制了游客的进入。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水渠淤塞,难以满足现代乡村发展的需求。在产业发展上,单一的传统农业模式使得农民收入微薄,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然而,面对这些困境,松柏村并未气馁。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坚信,只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就一定能找到适合本村的发展道路。这种信心源于对家乡的热爱,源于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更源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信念。
信心驱动,焕发红色振兴活力
松柏村村民凭借着信心,开始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他们投资30万元建设村史馆,用55幅老照片串联起百年变迁,将1952年泛黄的土改地契与2021年土地流转合同并置陈列,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与时俱进。同时,新建“插标分田”沙盘展示馆,让1928年的历史场景生动再现。
这些举措不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让革命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更让红色基因在当代得以回响。一位省城来的专家感慨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脚。”13位烈士的事迹陈列也常常让参观者驻足落泪,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红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承,让村民们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发展乡村的信心。
信心赋能,绘就产业振兴图景
在产业发展上,松柏村人以信心为支撑,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红色研学+绿色农业+橙色文旅”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农业方面,千亩“稻稻油”轮作田采用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能处理5吨稻谷,富硒米远销粤港澳大湾区;龙王山500亩改良油茶林果实累累,罐子窑冰糖橙基地游客如织,订单不断。
在文旅方面,松柏村利用红色文化和美丽的山水资源,发展红色研学和乡村旅游。沿着3公里石板游道漫步,游客可以欣赏龙王岭的层林尽染和西河水的碧波荡漾;36栋湘南民居和智慧农业大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红色研学+绿色农业+橙色文旅”的产业矩阵让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成绩斐然,信心照亮美好未来
经过三年的努力,松柏村实现了从困境到振兴的华丽转身。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最后一座旱厕完成改造,忠孝园的竹制长廊里老人们在下棋对弈,书吧里创客云集策划着农产品直播,二十四孝彩绘墙与太阳能路灯相映成趣,二期规划的“就业广场”预示着更多的发展可能。
2024年,该村以“红色引领+产业融合+治理创新”模式脱颖而出,入选全国第七届文明村镇公示名单,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
松柏村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信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畏困难,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就一定能够突破困境,实现乡村繁荣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永兴县融媒体中心
一审 | 段王洁
二审 | 陶子瑶
三审 | 李造雄
新闻热线:0735-2892485 广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传真:2295893 举报电话: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闻网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车联络QQ群:281367893
郴州日报社 主办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北路24号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